• Title: 誰最能影響你的子女?
  • Date: Thursday, April 13, 2000
  • Synopsis: 最近本欄曾提及子女們要面對的外來壓力,包括校園的問題,個人的抉擇問題等
  • Article Text: 最近本欄曾提及子女們要面對的外來壓力,包括校園的問題,個人的抉擇問題等。 要自己的子女去處理煩惱的事,最好的幫手就是家長自己,過去多年來不斷有研究證實對孩子人格、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者首推父母,其次才是學校。 有個早期的研究,現今仍然得到學者的認同,是指母親特別對幼兒們的心理與觀點十分重要,其中有十二大項是值得重溫: 要求子女整齊清潔的程度; 要求子女對家居家具和雜物保護的程度; 禁止孩子在家裏發出噪音; 當母親與孩子聚在一起時,娛樂玩耍的時間之多寡; 對子女表示親熱和愛護的程度; 當孩子進食時食態表現的稱讚多少; 是否只懂得用褫奪孩子權益與管制的方法; 是否要求子女完全順服; 有否用明顯的方法來鼓勵子女良好行為表現; ?當子女對父母發出敵對態度和行為時如何處罰; ?母親會否容忍子女對其他兒童之鹵莽行為;以及 ?是否鼓勵孩子建立個人立場,不盲目附和。 這些問題帶出給我們一些茶餘飯後兩代同堂時的話題,也令家長檢討,看看自己有沒有替子女奠下一個不可磨損的堅強性格。 很多時候,父母對子女管教或責罰方面做得很足夠,很嚴厲,當有過錯時便立刻反應,這本是無可厚非,但如果兩代的溝通、接觸缺乏正負兩面的平衡,只有責罰沒有讚賞,很容易便令子女反感,作其充耳不聞,毫無感覺的回應。 若父母們能夠一方面著重事前紀律的栽培,而不是著重錯失後的責罰,這樣可以幫助子女去做多點對的事,言多講及所期望見到的行為和態度,總比重複批評錯誤的例子更具建設性。 在東西方文化、思想或情緒開放的衝擊下,移民來北美的家庭更要探討一下父母如何去表達溫暖、關懷、愛護的表現。自己的子女是否會把自己和其他同學們的家長作一比較?在流露家庭的溫馨中究竟子女們有沒有領受到呢? 父母對子女的性格情緒發展既是重要,那就不要雙手該給學校或社會大眾了。 容順泉博士 本欄歡迎讀者來信詢問,信件可電傳(六零四)二三一‧九八八四,或郵寄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