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鄉郊學校教育亟待改善
- Date: Friday, November 30, 2001
- Synopsis: 作為一個城市人,生活在市區裏面,我們不常有機會了解鄉郊地區人民的生活和他們面對的困難。在十一月下旬,我有機會跟省教育常務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一同前往一些偏遠的城鎮,例如夏洛特皇后島、北部內陸的候斯頓市和喬治太子市等地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作為一個城市人,生活在市區裏面,我們不常有機會了解鄉郊地區人民的生活和他們面對的困難。在十一月下旬,我有機會跟省教育常務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一同前往一些偏遠的城鎮,例如夏洛特皇后島、北部內陸的候斯頓市和喬治太子市等地,舉行教育問題公聽會,聆聽當地家長、教育工作者和關心教育問題人士的意見。
在公聽會上,我聽到了許多寶貴意見,獲得了不少第一手資料,讓我更清楚體會鄉郊地區所面對的教育問題,是跟生活在市區的人有頗大的分別。造成這些分別的客觀因素包括地理環境、氣候、經濟文化背景,以及人口數目、組成和分布等。
校區大、學生少、冬季氣候嚴寒、交通不便等因素,經常對鄉郊地區的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造成困難。以卡里埔︱奇科丁(Cariboo-Chilcotin)校區為例,該校區的面積足有紐賓士域省那麼大。該校區的學校巴士每天共行走一萬二千公里接載學生,因此校區用於交通方面的開支要比一般市區學校多許多,以致其他教學支出不敷應用。
另外,許多內陸地區的居民從事採礦和伐木的工作,近年由於採礦業式微(威廉斯湖市有兩個大礦場關閉),加上木材出口減少,引致工人失業,要帶子女遷往其他地方尋找工作,造成鄉郊地區學生人數驟減,根據學生人數而定的教育撥款亦相應減少。學校局經費減少,教育服務必然受到影響。
由於北部內陸地區的人口稀少,分布又廣,在這情況下,教師工會在合約中硬性規定的「班級人數」往往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困難,以致他們會因為鄰近的學校額滿而要每天坐兩小時車上下課;又或兄弟姊妹要分散在不同學校上課。
冬季嚴寒的氣候加上崎嶇的道路,對內陸學生上下課構成很大的危險。在公聽會上,有家長團體籲請教育廳因應內陸鄉鎮的氣候和路面情況而另定適當的「上學步行距離限度」,擴大校巴的服務範圍,以保障學生安全。此外,亦有家長會建議教育廳增加撥款,資助接載學生參加課餘活動。
此外,就人口組成和文化背景而言,原住民學生的比例高亦使到鄉郊地區和內陸的校區面對跟市區校區不同的問題。在原住民當中,酗酒是嚴重問題。不少原住民學生患有嬰兒酒精症候群,以致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因此,原住民學生多的內陸地區需要額外的資源幫助有先天問題的學生完成學業。
以上種種,只是鄉效和內陸地區學校面對的其中一些問題。教育常務委員會於完成所有公聽會後,會將蒐集得的意見寫成報告,提交省議會討論。
(註:下一輪的教育公聽會將於十二月十日及十一日,分別在高貴林港及溫哥華舉行,詳情將於稍後公布。)
李燦明 Richard Lee 當值議員
【讀者如有意見或問題,可來函或傳真本報社區版代轉當值議員或學委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