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巨匠殞落 精藝七十年 畫風凡五變 司徒奇弘嶺南精萃開蒼城一脈
- Date: Thursday, January 30, 1997
- Synopsis: 嶺南畫派大師司徒奇(圖)先生,字蒼城,廣東開平人。幼而好學,早歲入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習西洋畫,繼入上海中華藝術大學深造,卒業時以[藝人之妻]油畫獲全國美術展覽會公募作品首選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嶺南畫派大師司徒奇(圖)先生,字蒼城,廣東開平人。幼而好學,早歲入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習西洋畫,繼入上海中華藝術大學深造,卒業時以[藝人之妻]油畫獲全國美術展覽會公募作品首選。南返後,創辦烈風美術學校及維尼斯美術研究社,旋廣州市博物館聘為廣州市美術展覽會評選委員。時嶺南派國畫創始人高劍父先生方致力藝術革命,揭開新國畫運動,固執者流群起攻之,先生乃挺身而出,於《廣州日報》藝術專欄撰文,力陳藝術無分國界,不宜墨守成法,與當年守舊派筆戰凡四十八日,卒以理勝。高劍父先生重其才,邀入春睡畫院,自此執贅為弟子。
先生畫風凡五變。初從西畫轉入國畫之門,喜用強有力線條,並側重光影透視。旋受師門影響,落筆豪放,充滿嶺南畫派風格為次階段。
辛已秋,與春睡同門設再造社於香江,浸漬古人名跡,花卉得隔山老人再傳,自出磯杼,是為三變。
抗戰期間,侍父澳門,與畫家晏殊居士鄧芬、李研山、沈仲強及金石詩家羅叔重諸老遊,時相論藝。庚寅歲春,舉行畫展於澳門,劍父先生躬臨參觀,深相期許。已亥秋,復舉行畫展於媽閣。
翌年,創蒼城畫會,從游者眾,先生授徒恆取法自然,謂從古人入,應從造化出,從實求虛,由虛生實,虛實相生,方不落窠臼。平生肆志研繪紅棉,乃獲木棉王之美譽。而牡丹則極盡嬌妍之態,用筆用墨,變化從心。善用色、用粉、用水,令一花一葉充滿活力,取居巢、居廉,高劍父先生之法而拓展之,凡十六年。每值時流雅集,每興之所至,濡亳揮灑,至今畫風由浮華歸諸平澹,是為四變,益為同輩稱許。先生固文學世家,故幼而能詩。
一九六一年辛丑秋,先生挾藝重抵香江,次第舉辦門人畫展暨其個展於聖約翰堂,聲名鵲噪。
一九七六年歲次丙辰,先生舉家移居加拿大溫哥華,遍覽北美名山大川,五探洛磯山脈。越二載,偕其四公子乃鍾(又名煌)暢遊歐陸三月,與造化心契神合,得寫生佳作數十幀,父子聯展於瑞士日內瓦,聲震彼邦,聯合國美術部門遣專員徵撰其《雪松》、《晴雪》兩幀及其哲嗣乃鍾君《秋色》一幀。一九八二年經由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選印明信片及聖誕卡,以募捐基金。中國畫家作品,獲膺選聯合國之殊榮者,以先生父子為首。
一九八零年歲庚申冬,先生挾近作回港舉行畫展於香港大會堂,其中《洛磯晴雪》、《洛磯最高峰》、《洛磯橫雲》、《印度安人村落雪景》數幀;千里冰封,沈鬱蒼莽,寥寥幾筆,使人如置身絕域,襟袖生寒,所謂攝造化之神,使與筆墨融會,先生畫風凡五變矣。
先生萃心力於丹青七十年,凡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無一不工,而以紅棉獨步,得其寸縑尺帾者,莫不視同瑰寶。畢生所治紅棉巨構有三:一庚戍花朝之《南國春回》;二乙丑歲冬之《嶺南春色》;三戍辰歲春之《英雄本年》,皆聯屏巨製,高達九尺,橫亙二丈,乃先生花甲後不同時期之力作。
一九九三年先生年登八七,亦其治藝七十周年,其哲嗣乃鍾君倡議共諸昆仲,以及港、澳、台、美加各地蒼城畫會門人暨藝壇師友,摭羅先生歷年傑作,付梓集印名[司徒奇畫冊],以獻南山之頌。
一九九四年歲甲戍六月,先生應廣州嶺南畫派紀念館邀請,由諸子暨門人陪侍赴穗,次第參加該館舉行司徒奇七十回顧展,及司徒奇、黎雄才、關山月三老之[春睡畫院三友聯展],以紀念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先生,盛況空前。該館旋編印春睡畫院三友作品集,以紀其盛。其際蒼城門人陪侍在側,深受三老篤念其師門熱忱所感染。先生乃盼門人每年或隔歲在港舉辦蒼城畫會聯展,勿因其遠涉加國而荒弛藝事。蓋蒼城畫會始於一九六一年迄今,先後在港澳台星馬美加各地舉行多次聯展或門人個展,依仁遊藝,同輩中不乏佼佼者。同門為響應先生號召,並由乃鍾君發起,原訂於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九日至廿三日,假座香港大會堂舉行蒼城畫會聯展,擬祝先生九秩壽慶。
先生平生樂天知命、自移居雲埠以來,與夫人余英華師母齊眉偕老,膝下七男三女,卓然各有棲立,長子乃錚、加國名醫;二子乃鎮、作育英才,其後經商;三子乃鏘、四子乃鍾、皆專業畫家;五子乃鍵,本省著名牙醫。六子乃釗,獻身科學,七子乃鏗,亦從事商貿。各媳學有專長,相夫教子,光大門牆,閭里稱譽。長女柔,二女婉文,三女婉琳,皆佐夫從商、經營日懋。凡此,滿階蘭玉,各有所成。
近月蒼城畫會門人積極籌備先生九秩壽慶畫展之際,逆料先生於一月廿三日未時,忽赴修文之召,壽終溫哥華三角洲醫院:積閏九十有三,噩耗驚傳,咸表哀悼。孝眷謹擇於一月卅一日(星期五)下午一時半假溫哥華市京士威道孟碧珊殯儀館,設奠家祭及公祭:隨即大殮發引,卜葬於科士蘭墓園。企仰高風、緬懷盛德,翹望雲天,無限追思。藝林垂名,貞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