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愛蒙頓美化華埠
  • Date: Tuesday, April 8, 1997
  • Synopsis: 特稿 維多利亞大學地理系教授黎全恩博士日前應愛蒙頓華埠街道美化委員會之邀請,前往該市華埠視察及協助其美化華埠計畫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特稿 維多利亞大學地理系教授黎全恩博士日前應愛蒙頓華埠街道美化委員會之邀請,前往該市華埠視察及協助其美化華埠計畫。 黎全恩稱,愛蒙頓華埠被國家鐵路軌分隔為南北二段。南華埠在九十七街與一零二路(哈爾濱路)交界處一帶。而在九十七街與一零六路交界處附近,近年來有很多從越南來的華、越裔在該處設店經商,形成北華埠。 愛蒙頓市政府有意美化北華埠,並計畫發展一零七A路,使成為國際大道(Avenue of Nations),把兩旁的橫街美化成具民族特色的街道。現已完成的有意大利街。 黎全恩表示,在愛蒙頓市政府的原定美化計畫中,包括有牌樓和涼亭。但街道美化委員會不滿意其不中不西的設計,遂邀請他前往協助。黎全恩經過一番實地視察後,解決了華埠業主認為在華埠設涼亭會引來醉漢流連之憂慮,建議把涼亭改為開放式,類似天壇的圓丘,圓丘中央為觀音菩薩的雕刻像坐在蓮花座上,周圍是十二圓柱,柱頂刻有十二生肖。黎教授又另設計一中國式的牌樓,將建於九十七街與一零七A路的國際大道入口處,名為「喜臨門」(圖一),取其歡迎各族裔光臨愛蒙頓(或華埠)之意。 經費方面,政府只負責地底的設備,如去污水渠、安裝電線等。路面的工程則由該區業主負責。建築費先由政府貸款,建議每個業主各自負責其物業前的路面。以每年每呎三十元的價錢,捐付給政府,共付二十年。 該美化華埠之工程望在今年夏季可動工。建築費約為五十至六十萬。 待這部分的工程完成後,計畫在九十七街和一零五路交界處豎立一具中國傳統之「華表」(圖二,圓柱形,類似印第安族裔之圖騰),與喜臨門牌樓互相呼應。 維多利亞 吳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