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讀者來書 指溫市校局一意孤行不當 家長謂管理中校力有不逮
  • Date: Wednesday, April 23, 1997
  • Synopsis: 近十年來,隨著港、台移民大量移居本省,使得低陸平原的中文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增長。加拿大的國策,一向贊同多元文化,容許並支持各族裔的祖裔語文教育,是以中文教育得以展現旺盛的生機。身為華裔家長,眼看在西方文化下成長的兒女,也同時能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內心感到莫大的安慰
  • Article Text: 近十年來,隨著港、台移民大量移居本省,使得低陸平原的中文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增長。加拿大的國策,一向贊同多元文化,容許並支持各族裔的祖裔語文教育,是以中文教育得以展現旺盛的生機。身為華裔家長,眼看在西方文化下成長的兒女,也同時能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內心感到莫大的安慰。 今年年初,整個低陸平原各市、鎮學校局中,惟獨溫哥華市學校局宣稱:凡借用公立學校校舍授課的祖裔語言學校(包括中文),自今年九月起,一律要經由家長會辦理。 消息公布後,引起辦學者與家長們的深切關注與極度疑慮。按照溫哥華學校局的說法,修訂條款的主要動機是劃一中文學校運作的標準,並加強保障家長和學生的利益,同時亦希望所有中文學校成為非牟利性質。對學校局這一政策的取向,我們認為無可厚非。但在推動此一政策而施行的新規定方面,它的可行性卻令我們深感懷疑。 站在家長的立場,我們覺得: 一在作出決策之前,並未舉行過諮詢會,聽取公眾的意見,而作出決定後,便將辦學責任強加於家長身上,這種作為不是民主國家所應見的。 二絕大多數家長,平日工作已非常繁重,再要我們兼顧屬於專業性質的學校行政工作,實非我們能力所及。 三規定要由家長會向學校局呈交學校財政報告及預算,對學校財政負上法律責任,實非家長所願。 四很多公校都有家長會,但他們也無權干預學校行政,更遑論聘請教、職員了。何以溫市學校局硬要祖裔語言家長負上這責任呢? 五所有祖裔語言學校在三月底才正式獲教育局通知新的規例,而通常五月中各學校便要進行續約租借手續。試問時間如此急迫,如何能夠籌組一個健全的家長會呢? 六溫市學校局表示,新規定及實施日期絕不更改,若施行後發現有問題,才視情況修訂。這種說法,無疑是以我們的子女為試驗品。萬一試驗不成,那不就成為繼「二零零零年學制」(Year 2000)失敗後之另一犧牲品嗎? 卑詩省有一歷史悠久、涵蓋面廣的卑詩祖裔語言協會。今次這麼一項重大有關祖裔語言教育的政策改動,在決定之前,竟沒有知會該會,相信此舉也會激起其他族裔語言學校的不滿。 令我們家長深感意外與遺憾的是:在眾多反對聲音下,溫市學校局仍堅持要實施新規例,無商榷餘地。學校局主席鄭可達更聲言:「如果有什麼不滿的話,一九九九年就別再選我!」這是否一個誠心面對基層民眾的民選學委應有的口吻?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惟望溫市學校局各學務委員三思三思,此則學生幸甚!家長幸甚!中文教育的前途幸甚! 一群關注中文教育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