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知性之旅 釋放鮭魚回歸河溪 生態循環資源永續
  • Date: Thursday, May 1, 1997
  • Synopsis: 蛇河(Serpentine River)發源於素里北方,與南方的尼可美科河(Nicomckl River)分別流入國境海灣東北角的泥灣(Mud Bay),是重要的鮭魚繁殖地。每年有三萬五千尾Co匯ho小鮭魚,四萬五千尾Chinook小鮭魚,以及八萬五千尾Chum小鮭魚在戴恩里特鮭魚孵卵所
  • Article Text: 蛇河(Serpentine River)發源於素里北方,與南方的尼可美科河(Nicomckl River)分別流入國境海灣東北角的泥灣(Mud Bay),是重要的鮭魚繁殖地。每年有三萬五千尾Co匯ho小鮭魚,四萬五千尾Chinook小鮭魚,以及八萬五千尾Chum小鮭魚在戴恩里特鮭魚孵卵所,由蛇河鮭魚促進協會的許多熱心義工協助釋放入小溪,游向河流大海。往後各種鮭魚有不同的生活史,歷經千辛萬苦,分別在二至七年後,洄游到出生地。 今年,我們將協助釋放的小鮭魚為全世界最大的鮭魚種Chinook。去年十月間洄游約一百五十條Chinook,十一月洄游八百條Chum,十一月中洄游二百條Coho。通常Chinook與Chum受精孵化後,於隔年四、五月間放回溪流。為了讓Coho有較好的生存競爭力,通常養育至一歲半再放回溪流,這是與Coho的自然生命史相吻合的。在大自然界中,通常Coho與Chinnok孵化後,在溪流附近覓食,生長至一歲多再游回大海,而Chum則直游大海生活,那違反了大自然的規律,經常導致生病或死亡的結局。 Chinook鮭魚通常在美洲近海岸較大的河流產卵,以卑詩省為例,最重要的河流為菲沙河 ,育空河也是很重要的產卵地。如前述,Chiook鮭魚可既是較原始的鮭魚種,可能是無法立即適應海洋生活,牠們只有少數直游大海,大多仍在淡水生活數月至一年,在北方則至少一年以上。由於Chinook體型壯大,牠們可以游到很遠的深海去覓食,可以遠至白令海峽,這是牠們一生成長最快的日子。 Chinook洄游出生地,大多為三至五歲,在北方則以五、六歲居多。有些河流只有一種Chinook,有的則分別為春天、秋天與冬天洄游種。蛇河的Chinook大多在十一月回來說卵。牠們較喜歡產卵地的石子大多為較粗大的,通常雌魚會以尾巴挖出一個身達二十公分的窪地產卵,每條約可產卵三千至七千。一般大自然的存活率僅為百分十至二十,但在人工孵卵所的照顧下,可達百分九十。 蛇河鮭魚促進會成立於八五年,藉著聯邦海洋漁業部的專家指導,以及許許多多熱心的義工協助,當地社區的學校師生也積極參與其中。十二年來,該會已協助釋放三十七萬條Coho,二十萬條Chinok,五十萬條Chum小鮭魚,希望我們新移民也該盡一份力,主動來了解,積極參與新家園。 台加文化協會眾色俱樂部將於本月四日(星期日),舉辦水力發電與鮭魚生態知性之旅,並由專家解說,參觀史戴文發電廠、海德華水庫休閒區、蘿利湖公園與鮭魚孵化所。 史戴文發電廠建於一九一二年為卑詩省第一座發電廠,目前正整建中;海德華水庫休閒區擁有沙灘、草原、森林、池塘與野餐桌:蘿莉湖省立公園裏有環湖步道、小溪、古老濕地、湖畔野餐區及露營區,活動查詢電話二六七·零九零一至二。 台加文化協會 林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