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列市擴教師交換 招攬中國留學生
  • Date: Sunday, February 16, 2014
  • Synopsis: 【明報專訊】列治文教育局近年來增進與中國學校的交換項目合作,旨在吸引更多中國留學生造福本地經濟,增進兩地師生間不同文化上的認識與理解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列治文教育局近年來增進與中國學校的交換項目合作,旨在吸引更多中國留學生造福本地經濟,增進兩地師生間不同文化上的認識與理解。 《溫哥華太陽報》報道,不少到中國交換工作過的加國老師都發現,在中國學校裏,教師就像「父母的替身」一樣。 曾在深圳工作兩年的老師庫格爾曼(Jennifer Kugelman)說,中國學生普遍都把老師看成是他們的「替代父母」:老師擁有代替父母履行教育的責任,師生間有非常緊密的關係,例如學生畢業後常回母校探望老師。而在加拿大,老師與學生共度周末或是跟學生全家郊遊是個奇怪現象。 列治文教育局表示,十分希望這種關係能來到大洋彼岸,並吸引更多繳付高額學費的中國留學生來加學習英語。 列治文教育局國際項目總監赫德森(Richard Hudson)說,通過交換項目,中國學生可受益於列治文高水平教學,同時也可為本地帶來優秀人才和巨大經濟效益。 列市與深圳校方開展交換項目已7年,從最初僅交換1名老師發展到今年的15名。列市教育局負責支付交換老師的工資,所有開銷均由深圳校方報銷。同時,中方老師及學生每年會定期來列市進行海外經驗交流活動。 庫格爾曼說,通過交換項目,她終於理解到為什麼中國家長會敦促他們要刻苦學習,為什麼新移民中國學生會那麼重視成績單上的分數。「因為在中國教育的影響下,分數決定了一切。」 而到加拿大學習的中國學生,通常需要花上幾年時間去理解為什麼加拿大大學院校看重全方位發展,而不單是學業成績。 庫格爾曼還說,她也明白了為什麼中國學生普遍不喜歡課堂提問和討論,並體會到中國限制互聯網為教學帶來的挑戰與不便。 另一名列市老師Jennifer Vi曾在深圳交換工作9個月,她認為與加拿大教育相比,中國教育方式會限制教師課堂發揮,關於教什麼、如何去教有嚴格限制和要求。 目前卑詩省許多學區正努力吸引國際留學生,僅2012至2013學年,溫哥華學區和列治文學區分別擁有國際留學生1561名和625名,每人每年學費均為1.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