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責罰足夠嗎?
- Date: Thursday, May 21, 1998
- Synopsis: 福利與你 最近有一群家長,一方面擔心社工專員對家長對待子女的責罰手法有問題,而引起子女被帶走;另一方面則擔心如何去處理青少年子女的日常問題,如何去拖教,如何去避免牴觸法例
- Article Text: 福利與你 最近有一群家長,一方面擔心社工專員對家長對待子女的責罰手法有問題,而引起子女被帶走;另一方面則擔心如何去處理青少年子女的日常問題,如何去拖教,如何去避免牴觸法例。 家長們所關注的,是非常現實及頭痛的問題。青少年子女,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在文化、習俗與思想上跟自己的父母有異,而家長們往往就是在處理這些「不同點」上出現困難。 有一部分家長,以他們自己的年青時代求學所見所聞,以歷史重演的心態,要求自己子女所做的跟他們以前的作法完全一樣,例如何時才可以與異性同學通電話,何時可以用化妝品,晚上回家的時限,衣服的選擇自主權等等。若果子女在這種作法毫無問題,那麼兩代也可以彼此溝通;但肯這樣接受家長這一套的,即使表面接受,內心反抗。 另外有部分家長則想完全投入加拿大社會,實行開放式的管教,多以子女們的興趣及志向為考量,盡量迎合子女的要求,只要子女喜歡便可以了。這種的做法,恐怕子女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規範,也缺乏導航性的宗旨及目標,恐怕很難去建立自我形象。 家長們談了大半天,環繞著的課題都是體罰的形式,及如何不會被誤會是虐打子女。但大家忘記去討論的是如何在要施行責罰前的紀律性的培育,因為單靠責罰是不足夠的。 責罰是把焦點放在錯的表現上,是消極,也是事後才發生,不能收到預防的效果。 紀律性的培育,著重點放在對的表現及期望做到的目標,是積極的,更能建立健全形象。 卑詩中文學校家長總會會長 容順泉 本欄歡迎讀者來信詢問,信件可電傳(六零四)二三一·九八八四,或郵寄本報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