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華埠物業又被收購 叫價580萬
- Date: Saturday, June 25, 2016
- Synopsis: 【明報專訊】位於華埠歌雅街(Gore Ave.)555號的兩層高建築近日以580萬元放盤出售,並確認已有買家出價。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位於華埠歌雅街(Gore Ave.)555號的兩層高建築近日以580萬元放盤出售,並確認已有買家出價。根據溫市政府的規劃條例,該幅地皮最高可以蓋至90呎,即新買家可以進行重建而毋須再向市府申請。有熟悉華埠歷史的專家認為華埠近年發展得太快,擔心區內的特色店舖會因而消失,強調文化才是華埠重要的資產。
放盤出售的建築位於歌雅街夾奇化街(Keefer St.)的十字路口,建於1968年,有近50年歷史,地皮面積5150平方呎,業主開價近580萬元。建築物有兩層高,地下設有三間店舖,分別是經營多年的燒臘店、海產店和參茸海味舖。
負責銷售的地產經紀之一Winnie向本報表示,放盤後不久已有買家回價,但由於目前仍然有多項買賣條件要處理,所以有關交易還未確認,亦不能透露買家出價的金額。
她表示,根據該幅地皮目前的規劃條件,最高可以蓋至90呎,即大約9層樓高而毋須向溫市政府申請。但是最後會否把大樓推倒重建,則要視乎新業主的想法。
可是,新業主亦可以向市政府申請更改土地用途,把高度限制提高至120呎,即12層高。
華埠歷史學者阿特金(John Atkin)認為近年地產市場熾熱,導致華埠發展太過急促,擔心會導致華埠喪失原有特色。他說,除了歌雅街555號之外,同一條街目前另有兩項大型發展計劃正在施工,可見歌雅街將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阿特金指出,燒臘店是華埠一大特色店舖,但區內現時只剩下3間,如果新買家決定重建的話,受影響的燒臘店便被迫關門,相信難以在原區重新營業,而旁邊的海產店命運也會一樣,華埠的特色店舖會因此而逐漸消失。
阿特金說,市政府在考慮更改土地用途申請時,只着重建築的外貌而決定應否保留,卻忽略了對社區文化可能造成的衝擊。
阿特金說,振興華埠不一定是引入新元素或新建築,而是應該在現存的特色上加以改善。阿特金本身亦有從事華埠的導覽工作,他說有遊客向他反映,指擔心華埠治安惡劣,決定放棄到區內參觀,因此他認為振興華埠應該從改善治安做起,而不是大興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