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陳暹卿巴西衝擊殘奧獎牌
- Date: Wednesday, July 13, 2016
- Synopsis: 【明報專訊】加拿大殘奧委員會昨日宣布,59歲的列治文華裔市民陳暹卿(Stephanie Chan),將於9月代表加拿大國家乒乓球隊征戰在巴西里約(Rio)舉行的2016年殘奧會。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加拿大殘奧委員會昨日宣布,59歲的列治文華裔市民陳暹卿(Stephanie Chan),將於9月代表加拿大國家乒乓球隊征戰在巴西里約(Rio)舉行的2016年殘奧會。目前正在斯高沙省接受國家隊集訓的陳暹卿表示,將盡最大努力衝擊單打銀牌或銅牌。若挑戰成功,將成為首個在奧運乒乓球項目上拿到獎牌的加拿大運動員。
1957年於香港出生的陳暹卿,4歲時因發燒導致小兒麻痺,雙腳無力。母親帶她看跌打醫生,不幸將她腳踝扭斷,需要穿着特製鞋子才能走路。不過,自幼就喜歡運動的沒有被身體的殘障所困擾,她在街上看到其他人丟棄乒乓球,就撿回家坐在地上對牆練習。
12歲時她接受了手術治療,擺脫了特製鞋的束縛,從此更加廣泛地參與各種運動,輪椅籃球、游泳都是她非常喜歡的項目。
陳暹卿說,幼時父親在香港上環經營大排檔賣魚蛋粉,她年紀小小就幫忙做廚師,每天從中午做到傍晚,一直做了五年。她說,她手腕的力量也許就是那時鍛煉出來的。
1997年,陳暹卿從香港移民至加拿大。或許正是這個決定,開啟了陳暹卿的乒乓球之路。她說,由於家中空間比香港大得多,一到加拿大她就買了一張乒乓球枱放在車庫。由於兒子入選學校乒乓球隊,她亦經常陪他練習、準備比賽。44歲時她在朋友的介紹下到青年會(YMCA)打球。
2005年,在朋友的鼓勵下,陳暹卿參加了一個加拿大傷殘人士乒乓球賽,沒想到卻贏得冠軍,得以代表加拿大赴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比賽。雖然比賽輸掉,但陳暹卿說,這次比賽讓她見識了很多世界好手,也認識到自己的水平與高手還相去甚遠。
那一年,她返港探望母親時,朋友介紹了中國上海的一位乒乓球教練,從基本功開始教她,這也是她第一次正式學習乒乓球。
2006年,她又趁返港探望母親的一個月時間,在深圳學習乒乓球。她每天搭火車往返深圳與香港之間,雖然一天只能練習兩三個小時,但球技還是提高了不少。
2007年,當她知道泛美運動會要在巴西舉行時,她就委託兒子幫忙寫信給加拿大殘奧委員會,說明自己的近期訓練並希望能夠參賽,結果得到的回覆是,參賽可以,但費用要自付。就這樣,陳暹卿自費出現在巴西泛美運動會的賽場上。在此之前,從未有任何加拿大女子選手在國際乒乓球比賽上贏過獎牌。時任國家殘疾人乒乓球隊教練John MacPherson對陳暹卿說,如果你能贏得任何獎牌,我就剃光頭。結果陳暹卿一舉奪得這次比賽的銀牌,John MacPherson也兌現承諾,真的因此剃了個光頭。也正是這次比賽的戰績,令陳暹卿立下志向,要在十年內衝擊奧運。
拜前國家隊教練余長春為師
2010年,陳暹卿在阿根廷參加一場比賽時,了解到中國前乒乓球國手及國家隊教練余長春也在溫哥華居住,於是登門拜師。當余長春了解到這位大齡殘疾人運動員的奧運夢時,終於被她的熱忱所打動,成為陳暹卿人生中第一位正式教練。
2011年,第十六屆泛美運動在墨西哥舉行,陳暹卿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比賽進軍倫敦奧運,沒想到還是止步於銀牌,未能達成心願。她暗暗下定決心,再給自己四年的時間,下次比賽一定要拿到金牌。
去年在多倫多舉行的泛美運動會上,58歲的陳暹卿終於如願以償,獲得女子7級單打冠軍,亦同時獲得了2016里約殘奧會的入場券。她說,當時加拿大國旗在頒獎典禮會場升起時,她忍不住熱淚盈眶。
目前,陳暹卿正在積極備戰將於9月7日至18日在里約舉行的2016年殘奧會。她說,參賽的大多是28歲以下的年輕選手,她能以59歲的年紀和年輕人一起打球感到非常開心,目前最重要的不要受傷,保持最佳競賽狀態。她將會遏盡所能,打出最好成績,為華人和加拿大爭光。
一路走來,陳暹卿表示並不覺得辛苦,她說,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朝這個方向努力邁進,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很快樂的事情。
陳暹卿非常感謝教練和家人的支持。她說,丈夫也是殘疾人,出門不太方便,去年丈夫還專程去多倫多泛美運動會為自己打氣加油,令她非常感動。今年奧運會因為巴西路途太遠,丈夫並不會出席,但兒子及妹妹、妹夫都會前往支持。
陳暹卿說,在加拿大做運動員並不易,政府的資助非常少,她亦是靠着有限的「私己錢」才一路走到今天。原本她計劃本屆奧運會後便退役,但很多朋友都表示願意支持她繼續走下去,更有很多熱心人士和機構為她籌款。她說,希望得到更多支持,令她2020年能繼續征戰東京殘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