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8大學角逐漢語橋演講賽 不同族裔51生爭奪4組獎項
  • Date: Sunday, March 12, 2017
  • Synopsis: 【明報專訊】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教育組主辦的2017年卑詩省大學生「漢語橋」中文演講比賽昨日舉行,51名來自多個族裔的大學生以流俐中文,生動講述如何與中國結下不解緣。得獎學生有機會獲得到中國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大賽的資格。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教育組主辦的2017年卑詩省大學生「漢語橋」中文演講比賽昨日舉行,51名來自多個族裔的大學生以流俐中文,生動講述如何與中國結下不解緣。得獎學生有機會獲得到中國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大賽的資格。 「母語非漢語組初級組」的參賽學生李明立(Maeve Miligan)說,小時候有幸與父母住在中國一間大學的宿舍,宿舍裏有許多慈祥的婆婆,她記得曾和父母一同看電影《臥虎藏龍》。那時她年紀小,聽不懂中文,也看不懂英文字幕,但對中國武術有所憧憬,更下定決心要學好漢語。 「初級組」參賽學生Shaun Olafson說一口字正腔圓的漢語,他說所以決定學習漢語,是為了想與託兒中心說漢語的家長溝通。 他表示注意到有說中文的家長想多了解孩子在託兒中心的情況,卻欲言又止,或是他們對孩子有所憂慮。他想用英語安慰,家長卻聽不懂,因此感到挫折。他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漢語,如此可以和說漢語的家長溝通。 他指出,當他苦練漢語有成之後,看到那位家長便主動用漢語打招呼說「好久不見」,沒想到那名家長卻以英語「Long time no see」回答,原來家長也為了和他溝通而去學英文。 來自烏干達、目前在卑詩大學(UBC)就讀的路可惟(Kwezi Rutega)則以她的一天生活,說明如何與中國結下不解緣。 她說早上起牀後,先上網購物「淘寶」,接着去餐廳吃飯,本來已開始翻閱菜單,但卻聽到食完的客人,以華語批評食物欠缺水準,因為她聽得懂,所以當下決定換餐廳,避開難吃的食物。 參賽者金士梅(Samira Pulatova)則說,她最愛成龍的電影,也因此希望學習武術,但媽媽卻讓她學芭蕾舞,一度讓她非常失望。但她從看成龍的電影產生對漢語的興趣,也對中國的一切產生好奇。 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教育參贊于長學指出,為大學生而設的「漢語橋」比賽,包括今次舉行的演講比賽,以及10月的中文歌唱比賽,為的是培養本地母語非漢語的大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每次看到不同族裔的學生,在家裏無從說中文的環境下從頭學起,憑着毅力苦練,他深受感動。 卑詩省和阿省中文演講比賽的優勝者之一,將可前往中國參加全球「漢語橋」比賽,過去幾年卑詩省學生,在中國「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取得非常優異成績,例如曾在2008年奪得大學組特等獎和「漢語使者」頭銜,以及2010年大學組一等獎等。 昨日的比賽由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教育組主辦,溫哥華BCIT孔子學院和加拿大中文教學學會承辦。學生來自本省8所大學,依程度不同分成「中文背景組」、「母語非漢語組初級」、「母語非漢語組中級」及「母語非漢語組高級」等4組比賽,演講主題是「我與中國」。 經過激烈比賽,「母語非漢語組初級組」由shaun Olafson奪下一等獎,「母語非漢語組中級組」由李起氾(Kevin Lee)奪下一等獎,「母語非漢語組高級組」由曌明空(Syed Faiz Jaffar)奪下一等獎,「中文背景組」的一等獎得主是何思芸(Jenny 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