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華埠紀念碑前集會 反奇化街建樓申加高
  • Date: Saturday, June 10, 2017
  • Synopsis: 【明報專訊】國會議員、退伍軍人、耆英、與社區人士昨日齊集在溫哥華華埠華工華兵紀念碑之前,反對奇化街(Keefer St.)105號大樓的加高申請。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國會議員、退伍軍人、耆英、與社區人士昨日齊集在溫哥華華埠華工華兵紀念碑之前,反對奇化街(Keefer St.)105號大樓的加高申請。 溫哥華市議會把華埠奇化街105號大樓的加高申請列入下周二(13日)的議事日程中,在下午2時開始審議。反對申請的團體與個人昨日舉行集會,在市議會作出決定之前再次發聲。集會在該地盤旁邊的華工華兵紀念碑之前舉行。 溫哥華東區國會議員關慧貞指出,該棟建築的加高申請不僅在華裔社群之內引起重大反對,就是在非華裔人士之間也引起關注。她認為該棟高樓假若興建,會把旁邊的華工華兵紀念碑、中山公園、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文物館等文化建築遮蓋。 她指出,今年是加國華人贏取投票權的70周年,應該在這一年確認華埠的歷史與文化價值。關慧貞又強調,有不少人願意為華埠的保育出手相助,華埠保育與開發並非互相違背。 昨日也有一批華裔退伍軍人到場,對該申請提出反對,其中包括3位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加華海陸空退伍軍人會會長鄺傑雄指出,華工華兵紀念碑具有神聖意義,奇化街105號地盤毗鄰紀念碑,高度原本限制在90呎內,不適宜放寬。他也認為,該棟建築應該符合華埠的文化特色。 華埠僑團傳統建築物協會主席馬清石也指出,該會並不反對華埠發展,只是認為該地盤所在位置的文化敏感度十分高,地盤所興建的大樓不應該再加高。他又認為,用於該大樓耆英房屋的金錢可以轉撥給各僑團,不少堂所本身具有住宿的潛力,只需要一些資金加以修葺。 「青心在唐人街」的周慕怡指出,該地點的文化歷史意義重大,但肆無忌憚的地產開發卻讓華埠陷入瀕危境地。她認為大家應該為下一代着想,反對奇化街105號的申請。 中山公園行政總裁關兆初也反對該項申請,指出該棟高樓假若建成,不僅影響中山公園,而且衝擊華埠整個歷史文化核心地帶。他說中山公園為中秋節與春節舉辦慶祝活動時,到來參加的遊人不希望見到周邊高樓林立。 溫哥華經濟發展委員會(Vancou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mission)前主席蔡宏安認為,奇化街105號所建議的高樓,對於華埠的經濟振興並無裨益,也不會為傳統商店造就更多客源。但卻威脅到華埠的旅遊、電影取景,以及創意等業務。 昨日也有一批反對加高申請的華裔耆英出席集會,並展示標語,聲言要拯救溫哥華的華埠。 華埠奇化街105號地盤開發商申請將待建樓宇由9層加高至12層,條件是提供25個耆英房屋單位與耆英文娛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