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400家長出席「腦力智能」研討 專家﹕教導孩子勿害己害人
- Date: Sunday, April 22, 2007
- Synopsis: 【明報專訊】學生要學習,家長也要學習。列治文學校局心理輔導員沃克(Louise Walker)鼓勵家長,從認識自己的憤怒、掌控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學生要學習,家長也要學習。列治文學校局心理輔導員沃克(Louise Walker)鼓勵家長,從認識自己的憤怒、掌控自己的情緒開始做起,然後再教導孩子如何適當處理成長過程中面對的憤怒情緒反應。「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你可以生氣,但你不可以有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
對於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駭人槍殺案,另一位心理輔導員貝寧格(Nicci Beninger)強調,這宗不幸事件,是槍手本身有精神問題,加上社會法律制度不佳、手槍容易取得等各種因素下,造成的極端案例。她說,根據槍手趙承熙的自白錄影帶,可以了解趙承熙平日累積了很多憤怒,沒有獲得適當處理。
貝寧格說,很多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縱使談得不多,家長也要確定孩子有其他可以傾訴的對象。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從小就與孩子建立一個溝通管道。
列治文學校局一年一度的家長「專業進修日」(Pro D Day),吸引超過400名家長參加。這個名為「腦力智能知多少」(Learning and the Brain)的半日研討會,包括一個主題演講,及由義工帶領的、40多個不同主題的小組討論。主題演講中,溫哥華社區學院教授艾特金(Bob Aitken)透過不同時期,腦部發展的情況,向家長們解釋如何幫助孩子學習。
艾特金指出,記憶與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有時候孩子儘管能夠完整覆述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甚至考試也獲得好成績,但孩子卻可以完全不理解所學的東西。因此要孩子真正理解,老師需要應用一些生活例子,讓孩子思考、加深孩子的印象。
教育專家、溫哥華社區學院教授艾特金強調,人腦可以透過適當連結,記住一些特定事項,但記憶並不代表理解。(蘇立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