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業主合作改建商住樓振興華埠 規劃員獻策吸引年輕族遷入
- Date: Tuesday, February 24, 2004
- Synopsis: 【明報專訊】溫哥華市政府高級城市規劃員埃德爾森(Nathan Edelson)表示,若要吸引更多人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溫哥華市政府高級城市規劃員埃德爾森(Nathan Edelson)表示,若要吸引更多人入住華埠,必須得到業主們的合作,能夠在有較大空間的建築物設立電梯和地下停車場等設施,翻新成適宜商住兩用的建築。
華埠曾經是許多華裔聚居的地區,但時至今日已冷清許多。埃德爾森說,目前只有約600人住在華埠中心點,大部分是耆英或低收入人士。為進一步振興華埠,市府計劃吸引喜愛體驗傳統文化風味的人士入住:「若是華埠土地充分利用,理論上可容納一萬人。」
維修費用高業主怕花費
對比國際村(International Village)商場旁新興建的一些高層柏文,華埠內一些僑社提供的出租單位差強人意,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建築物多被列入古蹟,維修支出較一般建築物為高,以致業主不願花費太多金錢而致日久失修。埃德爾森說,市府去年已經通過100萬元撥款,補助這些古蹟建築的維修費用,目前已經有業主準備提出申請。
埃德爾森說,華埠建築物的空間較狹小,相連的物業有時分屬不同業主,若要重新翻修,很多時要取得2至3個業主的同意,在集合較大空間後,才可以作出較大改動,例如設立電梯或是地下停車場等。
鄰近市中心位置佔優勢
至於取得多個業主合作是否容易?埃德爾森舉例,當華埠設立路燈時,市府職員由最初設計圖樣、取得眾多華埠業主同意後,再經市府通過,所有步驟在3個月內完成,所以他對聯合業主翻修建築的可行性感到樂觀。
他又說,對華埠建築物有一新構思,是把地下一層作為商舖、中間作為文化用途、上層作為居住之用;以鄰近溫市中心的地理優勢,相信學生及年輕人會選擇入住華埠。
社區開放日蒐集民意
依據溫哥華協議完成的市中心東區振興經濟方案,草案在日前完成,三級政府代表最近舉辦多場社區開放日,蒐集公眾對草案意見。埃德爾森昨日在加麗基中心(Carnegie Community Centre)舉辦的社區開放日上,回答居民問題,其中房屋問題最受關注。
根據草案,振興溫市中心東端3個主要經濟策略,包括增加顧客對市中心東端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本區供應商的能力、增加本區居民的就業機會。
民意諮詢將在今年夏季完成,新的振興方案預計在秋季出爐。
{}
埃德爾森(右)及溫市市府社區規劃員許道璋展示溫市中心東端振興經濟方案。埃德爾森指華埠對學生和年輕人有吸引力。(楊凌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