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移民的地位
- Date: Monday, April 26, 2004
- Synopsis: 很多申請父母家庭團聚的人會發現,等待的時間愈來愈久,從以前的一年,到現在的兩年多時間,
- Article Text: 很多申請父母家庭團聚的人會發現,等待的時間愈來愈久,從以前的一年,到現在的兩年多時間,是情況不妙的一種趨勢。如果申請人不向國會議員抗議,移民部很可能會把父母申請作為另一類積案。 事實上,這些年來,父母申請的要求不斷提高,但亞裔人士注重孝道或者家庭團聚,所以申請人眾,當局不但不對這些守規則的申請人予以協助,反而是有意慢慢處理。 其實,這也解釋為何有太空人之情況。一種理由是,兩面都要照顧,於是便更難在加國落地生根,但這裏的問題反映出移民的地位是如何式微。照遊戲規則去辦事的,往往可以因為當權派有所顧慮,就不理規則,用藉口來阻撓事情,讓應有的權力不被尊重,其結果便是移民忍氣收場。例子第二,便是這次自由黨的提名候選人被馬寶樂指派的候選人取代,不戰而敗。 這件事的啟示是什麼?是:如果情況不妙,那白種人也不管守不守規則,以權為貴,保護了自己利益再說。馬寶樂總理之這樣做,其實是告訴亞裔的候選人,不要以為你們可以控制黨提名制度。就是儘管你們依遊戲規則找到很多支持者,會讓不少選區都變成有色人種的天下,我馬寶樂還是可以使出殺手,讓這種情況不能蔓延。 其實,這樣做應該引起大量亞裔人士的反對才對,因為這無形中告訴亞裔人士,他們的選舉權是要被政府干預的。 自由黨好像是說,你可以選名譽華裔或印裔,再加上一兩個陳卓瑜之類的。但除此之外,便不要再用大堆頭提名運動來爭政治權力,這樣做,只會令白人不安。其實只有這樣做,才會讓有色人士有真正政治權的一天,不這樣做,才會有今天的名譽亞裔的假民主。 白人是否應該不安?如果國會裏多了十位有色人士的議員(非名譽有色人士),那又怎樣,從此天下大亂?還是多點異族的聲音而已? 王仁鐸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