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美墨邊境大地震引發華社憂患討論 專家:救生包應備足3日糧
  • Date: Tuesday, April 6, 2010
  • Synopsis: 【明報記者馮勲新報道】周末發生在美、墨邊境的大地震,引發本地華裔社區對大溫會否發生地震的關注,許多市民皆認為應提早準備緊急救難包。有專家建議,市民應準備至少72小時的維生必需品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記者馮勲新報道】周末發生在美、墨邊境的大地震,引發本地華裔社區對大溫會否發生地震的關注,許多市民皆認為應提早準備緊急救難包。有專家建議,市民應準備至少72小時的維生必需品。 多名本地中國移民自今年一月海地大地震後,便在互聯網上關注地震的資訊。而在前日美、墨邊境大地震後,許多網民更開始擔心地震逐漸「北移」的問題,上網詢問如何購買緊急物資。甚至有市民在網上發文,考慮是否趁現在樓價飆漲時賣屋,搬去沒有地震風險的地區。 有一名四川移民在本地一個華人網上論壇表示,2008年當時他正在國內,強調那種恐懼難以想像,呼籲大家提前做好準備。熱心網民更在互聯網論壇上公布災害應急用品的清單,讓市民參考購物。大部分華裔皆同意「有備無患」,不過也有市民指「很多事情命中注定」,認為大家毋須驚慌,應該照常過日子。 2004年南亞海嘯中,加國紅十字會的指定緊急物資生產商FAST急救及生存技術公司總經理芬克(Carmen Funk)對本報指出,近期確實有很多人向該公司詢問緊急救難包,昨日便接到多通購買電話。 芬克強調,如果大溫地區發生大地震,屆時警員及消防員一定非常忙碌,市民可能要自行設法至少生存72小時。其中食水及乾糧絕對是必需品,而且要盡可能便於攜帶。而這些食物為「生存食品」,因此不應太過介意口味,而是要確保能提供身體足夠的能量。 芬克透露,這些乾糧及食水準備起來很簡單,但一定要在保存期限之前更換,避免災難發生時,食物過期而無法食用。她也建議市民將食物及食水以安全的包裝收藏,例如該公司生產的緊急乾糧,可以在10層樓高處空投而不損壞,就算遇上地震也保證能食用。 其餘像電池、手電筒、繩索、小型工具、手套、N95口罩、急救箱,以及病人必須的藥品等物,應與緊急食水及乾糧一起放在大門口容易拿取的地方。一旦發生大地震,或是其他大火及煤氣爆炸等災害,可以在逃生時取得急救物品。 此外,芬克更建議市民務必與家人溝通,提前擬好災難發生時的詳細逃難計劃。 ▲芬克呼籲市民應將急救用品放在逃生路線上。 ?應付地震等自然災害,應提前準備的生存必需品。(馮勲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