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預防暴力行為
  • Date: Thursday, October 30, 2003
  • Synopsis: 前天,卑詩省法務廳長高利民在省議會引入修訂法案,用意是去打擊校園幫派活動,性剝削情況
  • Article Text: 前天,卑詩省法務廳長高利民在省議會引入修訂法案,用意是去打擊校園幫派活動,性剝削情況,以及涉及該類案件的未成年罪犯,一經定罪,法官可以將他們判刑。 這個做法可以給大家多一點刑罰的力量,但對家庭和社會如何去改善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卻未必見效。 最近大家頻頻談論青少年的暴力、毒品及連帶的社會問題,家長非常擔憂。 要去幫助幼小的兒童,培育他們去面對長大過程中的社會現實,必須要從孩子年幼時開始,若等他們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才好像恍然大悟的話,任何的改變都可以當作突破和奇蹟了。 讓我們簡單地從個人開始,然後到家庭,再談到社會群體。 (一)培育健康的個人形象和價值觀 當青少年人知道和認識自己,明白個人的優點缺點,明確對自己有認同,不需要倚靠別人的回應來衡量自我形象;能夠活出一個「由內而外」的生活方針,他們必可以成功地應付同輩用言語或排斥來操縱行為。 當子女們有正確的自信心,他們可以隨需要說聲「不」,寧願失去一群朋友也不向惡低頭。 (二)家庭提供無條件的安全網 不論子女在外遇上什麼打擊和風風雨雨,家庭應該是他們永遠的安全網;如果遇上任何誘惑,子女們知道背後有安全的空間,有願意聆聽的耳朵,了解他們的心,不會嘲笑或判刑的愛。這種家庭安全網會幫助青少年打開心靈的深處,真情流露,更不會怕孤立和失落感。 (三)社區提供有建設性的課餘活動 去幫助社區內青少年生活上感到「苦悶」的問題是大家的責任,如果大家能提供有益身心的康樂活動,鼓勵他們參與;家長把焦點集中在培養適合子女年齡和智能的活動,推動健康的群體精神,減少個人獨自孤立感,便可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孕育出多元化的生活。容順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