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中國古代傳統技術 明起科學世界示範
- Date: Tuesday, February 13, 2001
- Synopsis: 【明報專訊】來自中國的十四名工藝技師抵達溫市,參與在科學世界(Science World)舉行的「中國古代傳統技術展覽」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來自中國的十四名工藝技師抵達溫市,參與在科學世界(Science World)舉行的「中國古代傳統技術展覽」作示範表演,為參觀者展示華夏的五千年傳統工藝技術。
手藝精湛的中國工藝技師將從二月十四日至九月九日,於北美洲首次展出「中國古代傳統技術展覽」上,展示他們非同凡響的造詣,為民眾做各種中國傳統技藝的現場示範。參觀的民眾可以和紡織專家、造紙師、風箏師、剪紙藝術家、雲錦專家、湘繡專家及書法家等等,進行面對面的接觸,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手藝及遠古科技的演變。
中國湖南湘繡研究所技師李蘭平表示,湘繡是勤勞及有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精心創造的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間工藝。她表示,湘繡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從長沙戰國楚墓和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大量繡品中,可以窺見當時湖南的刺繡技藝,已經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而隨湘繡商品經濟的發展,湘繡吸收了中國古老文化中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等諸多種特殊的技藝。她說,作為一名湘繡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眼力及耐心,有的時候,一幅大型的繡圖,可能都要繡上一、二個月。
製作風箏的高手、「哈氏風箏」傳人王寧表示,由於他的表演台在戶外,展覽雖未開始,已有不少民眾圍觀,看他製作風箏。王寧說,風箏的選材有竹子和紙張、絹或是絲綢。風箏是中外人士都喜愛的玩物,中國人所造的風箏有不同的時代人物造型,或是動物的模樣,相當討人喜歡。
為民眾表演的剪紙專家、中國科技館員王桂蓮表示,剪紙最好是從小就學起,手比較靈活,也較具創意。她說,剪紙有分為陰剪、陽剪二種,陰剪是剪過後,空的部分有圖樣,陽剪則是剪過後留下的地方是圖樣。王桂蓮的手藝相當靈巧,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許多不同造型的圖樣。
另外,在場內有一座二層樓高的織布機,編織中國古典宮廷服飾特有的精美雲錦。此織布機需要二人操作,過程非常複雜,可不容有任何小小差錯。操作織布機的其中一名技師朱雲秀表示,雲錦在宋代時就已開始,傳至元朝最為盛行。在清末前,雲錦是皇室才可享有的高級織品。直到清末後,雲錦才開始傳入民間。由於雲錦製作不易,所以現在來說,雲錦還是相當昂貴的衣料。
{}
王寧所製的絲綢風箏相當的結實,可以在天空遨遊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