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加國華僑 從保皇走向革命
  • Date: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 Synopsis: 1911年,中國維持了數千年來的封建帝制終於走到終點站。苟延殘喘的滿清王朝經不起了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的連串打擊,終於倒台。當年孫中山大部分時間在北美洲,其中2月初至4月中旬,更是在加拿大度過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1911年,中國維持了數千年來的封建帝制終於走到終點站。苟延殘喘的滿清王朝經不起了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的連串打擊,終於倒台。當年孫中山大部分時間在北美洲,其中2月初至4月中旬,更是在加拿大度過,一方面宣傳革命,另一方面又籌募起義經費。 溫哥華與維多利亞是世界上第一個「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簡稱保皇會)的創立地點,以成立君主立憲制度來力挽狂瀾,拯救瀕危的國情,曾經一度是當年溫哥華、維多利亞華人的主流思想。但到了1911年,形勢已經完全改觀,當年光緒皇帝已經過世三年,孫中山在1903年(一說為1904年初)加入洪門,結合洪門反清復明的力量,以至1911年訪問溫哥華等加拿大城鎮時,受到熱烈歡迎。在鼓動革命思潮、為籌募黃花崗起義經費上,取得重大成績。 根據洪門等機構的紀錄,孫中山在美國度過辛亥年的農曆新年,在1911年2月6目(年初八)由西雅圖乘火車到達溫哥華。2月14日,致公堂組建「洪門籌餉局」。據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邵雍考證,溫哥華組成的「洪門籌餉局」,比三藩市同年 7月成立的「洪門籌餉局」要早5個月。溫哥華洪門對革命支持,起了帶頭作用。 ▲劇維多利亞大學教授黎全恩考證,當年黃花崗一役,共收到捐款16.055萬港元。當年每3港元可兌換1加元。其中溫哥華捐款達1.9萬港元;維多利亞捐款達3.4萬港元;滿地可捐款達1.1萬港元,總數達6.4萬元。數字較越南、馬來亞、泰國的5萬港元、荷屬印尼的3.255萬港元、美國的1.4萬港元為多。加拿大華人的捐助,是全世界之冠,其中維多利亞華人捐助又是加拿大之冠。維多利亞的致公堂更將自己的堂所樓宇兼地皮抵押,借取1.2萬加元捐助革命,圖為當年田土廳的紀錄。(黎全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