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古蹟篇 辛亥傳說 孫中山華埠密室搞革命
- Date: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 Synopsis: 孫中山在1911年來加拿大籌款及鼓吹革命思想,受到清廷及保皇派的追殺,負責保護孫中山的洪門,傳說當年特別在其大樓內闢一密室,經過重重門戶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孫中山在1911年來加拿大籌款及鼓吹革命思想,受到清廷及保皇派的追殺,負責保護孫中山的洪門,傳說當年特別在其大樓內闢一密室,經過重重門戶,所處位置易撤易守,讓孫中山在內辦公及接見客人。今日,這個密室已改建為住宅單位,而建築師當初為了尊重歷史,更特別在該單位加設陽台,令之容易識別,遊人今時今日經過仍可仰望,想像當年革命苦況。
▲孫中山1911年訪問溫哥華時的人像照。(周耀初影像館攝製)
▲由於韋業祖的特別設計,傳言孫中山當年藏身的房間(紅框)現在可從外邊遠眺。(陳志強攝)
洪門當年開會紀錄顯示孫中山參加儀式。(洪門藏)
▲1912年的致公堂。(溫哥華公共圖書館藏)
▲致公堂大樓內部完全改建,但外表盡量保留100年前原貌。(陳志強攝)
溫哥華洪門致公堂大樓與孫中山淵源
溫哥華華埠之內,與孫中山淵源最深的傳統建築,莫過於位於片打街(Pender St.)夾卡羅街(Carrall St.)的前洪門致公堂大樓。
根據洪門「叔父」曹建武所著《致公堂復國運動史》,溫哥華在1886年開埠後發展迅速,一日千里。溫哥華的致公堂乃於光緒十八年(1891年)成立,在1907年,洪門於華人聚居的片打西街一號購置土地建築堂所,也就是現在的片打西街5號大樓。
孫中山1911年訪問溫哥華,由洪門接待。這棟大樓對於支援孫中山的宣傳籌款工作,扮演關鍵角色。
《致公堂復國運動史》記載,孫中山在溫哥華致公堂以「盟長」的名義,參加洪門的開䒷儀式,「招賢納士」,一次過接納了60多人。孫中山在1903年加入洪門,並獲得「洪棍」,相當於元帥的職位。
致公堂為孫中山設宴洗塵,筵開十餘席,一般相信,很可能是在洪門大樓之內的北京酒樓設宴。遊人至今可以在大樓外看見北京酒樓的英文招牌(Pekin Chop Suey House)。
孫中山當年也在洪門大樓附近的「周耀初影相館」拍攝一張人像照,流傳至今。該孫中山照片拍攝精美,廣泛流傳,成為孫中山標準人像照片之一。
洪門另闢密室保護孫中山
華埠一直流傳下來的口述歷史表示,雖然孫中山被安排入住喜士定街(Hastings St.)的活士酒店(Woods Hotel),但傳說當年洪門為了確保孫中山安全,特別在堂所內另闢密室,供孫中山辦公及接待客人之用。不少老華僑更言之鑿鑿,說見過這個密室,需要經過層層門戶,才能接近,而且位於轉角位,特別容易防守。
時至今日,洪門已經遷出,大樓其後被華裔慈善家黃光遠買入。2008年重建時,便考慮到樓宇的傳統歷史價值,外牆門面完全保留,並且重新將北京酒樓的英文招牌Pekin Chop Suey House寫在磚牆上(一說在改建時發現舊招牌仍然寫在牆上)。
當年負責重建的建築師韋業祖表示,種種設計已經符合了傳統保護官員的要求,而孫中山密室是一個傳說,本來沒有特別安排,但他為了尊重歷史,特別在傳言孫中山專用房間的位置規劃出一個350平方呎的開放式單位,包含小廚房及衛生間,並特別加裝了一個小陽台,作為對孫中山的懷念。
他曾經與業主黃光遠說笑,自己無家可歸時,可以住進這個特別設計的單位。
大樓內部已經改建成私人住宅,謝絕參觀。但韋業祖這一神來之筆,卻讓世人有機會在大樓外眺望瞻仰,只要找到大樓西北角的唯一一個露台,便可以看到傳說中孫中山當年藏身之所。
這棟前洪門大樓另一件與孫中山有關連的古蹟,是大樓北邊與西邊暴露在外的磚牆。韋業祖解釋,在洪門大樓重建時,發現這些磚牆與洪門大樓的建築結構無關,他翻查當年火災保險紀錄,發現應該是當年循道會(Methodist Church)的遺蹟。循道會1889年在溫哥華設立了華人循道教堂(Chinese Methodist Church),地點位於杜邦街(Dupont St.),也就是現今的片打街。
1896年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朝密探綁架扣押,脫險後在1897年路經加拿大,前往日本。據說孫中山在溫哥華及維多利亞,曾經與基督教循道會聯繫,爭取支持,另有說法是孫中山曾寄宿在循道會的設施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