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古蹟篇 中華民國金幣券 見證溫僑貢獻
- Date: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 Synopsis: 100年前,溫哥華僑界踴躍捐助孫中山革命,個人認捐的其中一種方法是購買「中華民國金幣券」,其功能類似債券,捐助5元獲面值10元的金幣券,革命成功後可向政府取回10元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100年前,溫哥華僑界踴躍捐助孫中山革命,個人認捐的其中一種方法是購買「中華民國金幣券」,其功能類似債券,捐助5元獲面值10元的金幣券,革命成功後可向政府取回10元。金幣券今日首次在報上曝光,收藏者伍俠儒希望世人認識當年華僑對革命的貢獻。
一些買了金幣券的華僑在購買後又害怕被清廷搜出,變成謀反的證據,不僅自己惹上殺身之禍,甚至株連九族,很多人暗中將金幣券焚毀,變成對革命的無償捐獻。部分捐款華僑在民國成立後,真的交出金幣券,兌換民國貨幣,故此留存在世上的金幣券並不多,能夠識別出處的更加罕有。
本地收藏家伍俠儒手上有一張十元幣值的「中華民國金幣券」,更慷慨公開來源,以免當年華僑對革命的捐獻遭到泯滅。
伍俠儒透露,該金幣券是100年前本地華僑余毓秀捐獻的憑據。余毓秀是台山白沙人,當年5元不是一筆少數目,而余毓秀本身並不富裕。根據當時廣告推算,一頭牛才值2元。辛亥革命成功後,余毓秀沒有把金幣券兌換,反而留作紀念。
金幣券據悉由孫中山參與設計,仿效美金款式圖案,孫中山以「中華革命黨本部總理孫文」的名義作中、英文簽名。券上印明:「中華民國成立之日此票作為國寶通用交納稅課並隨時如數向國庫交換實銀」,而券上「中華民國」的英文翻譯是Chung Hwa Republic。
這一件珍貴文物的實物,將在《華僑為革命之母真品真跡展》中與公眾見面。展覽將在10月8日至10日,假溫哥華華埠中華文化中心舉行,可致電604-278-0321查詢。
一百年前本地華僑捐獻革命所得到的金幣券。 (伍俠儒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