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助華人尋根 台山地名辨識 工作坊1天辨出逾200名
- Date: Sunday, January 11, 2009
- Synopsis: 【明報專訊】列治文華人社區協會昨日舉辦兩項華人先僑歷史相關的活動,反應熱烈。其中加拿大卑詩大學亞洲圖書館與一群通曉台山方言的人士舉行工作坊,辨認當年入境華人紀錄中的來源地名,成果十分豐碩,一日之內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列治文華人社區協會昨日舉辦兩項華人先僑歷史相關的活動,反應熱烈。其中加拿大卑詩大學亞洲圖書館與一群通曉台山方言的人士舉行工作坊,辨認當年入境華人紀錄中的來源地名,成果十分豐碩,一日之內,便識別出200多個地名。
同時舉行的,還有一個華人歷史的公開講座,介紹華人先僑對卑詩與加拿大的貢獻。
主辦台山地名辨認行動的卑詩大學亞洲圖書館館長袁家瑜表示,卑詩大學正在整理人頭稅資料,成果將會公開,協助華人尋找自己族群的根源。
袁家瑜指出,當年華人先僑入境紀錄不少地方有錯,來源地英文名字混亂。其中一個原因是台山話比較複雜,有不少分支,比如是台城南與台城北的鄉音並不相同。袁家瑜說,同一個地名可能由不同鄉音讀出,發音不同,難以識別。
袁家瑜指出,繳交人頭稅的華人人數共達9.7萬人,其中4.4萬來自台山,當年的華人入境紀錄仍然保存。除了姓名之外,還包括來自台山何地、身高、面部特徵等資料,在姓名及地名上,有很多時候是根據入境者的口述,再由移民官翻譯成英文,往往一個名字地名,出現多種英文拼法,再加上記載錯誤,令目前紀錄更為混亂。
袁家瑜指出,為了做好辨認地名的工作,他們特別搜集了台山一些古老地圖,年分包括1890、1911、1923年等。在地圖中找到880個台山鄉鎮名字。
此外還有8名通曉台山方言的人士協助識別地名。其中有土生,有移民,中文老師,也有知道如何翻譯英文的人士。
她指出,並不是每一個地名會有人移民來加拿大,部分先僑報稱的村名也可能不在地圖之上。但昨日的成果十分豐碩,一日之內,便識別出200多個地名。袁家瑜估計還要舉辦多兩次工作坊,才能完成台山地名的識別工作。其後便會展開新會、開平、中山、番禺的地名識別工作。
宋浩暉講述華人在加歷史
此外,歷史專家宋浩暉昨日亦假列治文華人社區協會舉辦「中國人在加國的歷史」講座,反應熱烈,有近40人參加,其中近半並非華裔。
宋浩暉說到華人淘金、修築鐵路、人頭稅、排華法等歷史。他認為讓大家認識歷史,可以避免犯下相同錯誤,不論是否發生在華人身上。
▲鄒崇樂(左起)、袁家瑜、譚可彤、宋浩暉等合照。(陳志強攝)
?當年的華人移民入境紀錄,出生與來源欄的地名拼法,頗為混亂。 (檔案圖片)
出生地
來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