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童年不公平境遇成催化劑 周衛賢伸張正義壯心未已
  • Date: Wednesday, March 4, 1998
  • Synopsis: 專訪 如果沒有聯邦移民部的移民法修訂報告書,大多數八、九十年代的移民,都可能不太認識過一位在加國華裔社群發展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周衛賢律師(Andy Joe)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專訪 如果沒有聯邦移民部的移民法修訂報告書,大多數八、九十年代的移民,都可能不太認識過一位在加國華裔社群發展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周衛賢律師(Andy Joe)。 周衛賢是卑詩省第一位華裔執業律師,讓他聲名鵲起的倒不是這個「第一」的稱號,而是數十年來鍥而不捨,為華裔社群仗義執言,無論事無大小官司訴訟,他一樣奮力為華裔爭取權益。周衛賢律師並不諱言他的父母都是文盲,父親在木屑廠做雜工,母親更是被人當妾侍的「妹仔」,輾轉來到溫哥華島維多利亞,也嘗透了華裔先民早期來加的辛酸。童年時代的周衛賢一開始便在逆境掙扎,學生時代,也曾做了一次留級生,然後由英文最差的一個,急起直追而名列三甲,但他的好成績好表現並沒有給他帶來獎賞。「為什麼A級成績的學生不請,卻請了一個成績差一大截的白人?」「為什麼到公眾泳池上體育課,華裔學生永遠只准在池邊站,只有看看他人暢泳的份兒 」這些不公平的對待,一直在他腦海中打轉。 一九四七年前,華人、非洲人及印第安人,都沒有投票權,甚至連當律師、藥劑師以及會計師等職業都不能沾手。二次大戰時,不少華裔青年參軍為加拿大而戰。戰後自由民主平權之聲不絕澎湃,聯邦政府在民意龐大壓力下放寬了上述限制,當年周衛賢仍在醫科預備班攻讀,他立即轉到法律系,並在五二年畢業,當了一年「律師學徒」後,他五三年正式執業律師,往後從不間斷地,對不公平的制度予以反擊。在六零年代,阿瑪力克輪船(Lord Corington)叛變事件,令他聲名大噪。當年遭英國船長苦待的二十五名香港海員,在他的幫助下,得到應有的工資和保護。到一九七四年,移民政策綠皮書的推出,並建議取消家庭團聚,周律師組成全國加籍華裔聯合行動,在二十二位國會議員的公聽會面前,直斥新法不合理。在他記憶中,最大的一場爭奪戰,倒是七八年中華文化中心的興建。那時的中華會館欲有意為阻止周衛賢、余宏榮等人加入,而修改會章,怎料卻忘了正式註冊備案。周衛賢就憑舊制的規例達到入會要求,其一是華裔血統,其二是要繳交一元入會費,要求他和其他同志加入中華會館,並在選舉中以六成票數取得控制權,扭轉了中華會館的發展方向,而中華文化中心亦得到政府撥款動工興建。功成身退的他,由於未有大筆捐獻,銘謝他的名牌,只呆呆的懸在文化中心禮堂內的一個小角落;如今享用中華文化中心的各種方便與設施的人士,又有幾個記起這一段歷史?在華埠的歷史中,他出的力還不少,如成功反對在士達孔拿建消防總局;反對將燒臘放到雪櫃擺賣都有他一份戰績。今天的周衛賢已年逾古稀,仍為「移民法修訂報告書」多方奔走;除了第一時間通知各大華裔社團和亞太事務國務部長陳卓愉出意見外,更身體力行出席大小公眾場合,提醒市民新法潛在歧視,為的是下一代能有更好生活。 本報記者崔源明 周衛賢早年為海員仗義執言獲贈牌匾留紀念 周衛賢為新移修訂建議多方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