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一席之地》溫博物館明開幕 加插加拿大華人茶樓茶餐廳元素
- Date: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 Synopsis: 【明報專訊】描述華裔加拿大人各種生活面貌的巡迴展覽《一席之地》,於溫哥華博物館的展出即將開幕。這次的展覽比華埠的展覽規模更大,主辦方也利用了這個優點,以更立體的形式,分享本地華裔移民在面對種族歧視的同時,卻能在逆境中展現出族群韌性等主題。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描述華裔加拿大人各種生活面貌的巡迴展覽《一席之地》,於溫哥華博物館的展出即將開幕。這次的展覽比華埠的展覽規模更大,主辦方也利用了這個優點,以更立體的形式,分享本地華裔移民在面對種族歧視的同時,卻能在逆境中展現出族群韌性等主題。
於溫哥華博物館舉辦,官方名稱為《一席之地:卑詩省與華人的遷徒》(A Seat at the Table: Chinese Immigration and British Columbia)的展覽,將於本年11月19日,即明天正式開幕。
這次展覽雖與先前於華埠舉辦的姊妹展一樣,以華人的飲食與餐館文化作為切入點,展示華人的移民經驗與社群發展的多樣性。但這次的展覽比華埠的展覽規模更大,佔用博物館內4000平方呎的展出空間。
這次的展覽中有加插了加拿大華人茶樓和茶餐廳的元素,以此作為部分區域的空間設計主題,更具體地展出本地華人的移民和紮根的故事。
展出策劃人之一的卑詩大學代表方靜怡提到,溫哥華博物館的展覽,雖然與華埠的展覽同時進行,帶出的核心信息也是大同小異,但呈現的方式和展品卻是有決定性的不同。例如今次的展覽利用了博物館更大的空間,將更大規模展品陳列在參觀者的眼前。
方靜怡重點提到由華裔藝術家黃柏武創作,名為「媽媽的藥櫃」的展品。該展品是黃的母親一些中藥的收藏,當中可見不同的藥材被放在不同大小的瓶字存放。她表示,有不少華人可能都會在參觀時感到似曾相識,因為家中可能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存放着物品。此外,方靜怡也表示這個展覽專門劃開一個區域,重點展出華裔移民從過去到現今,經歷針對華裔移民的種族歧視。
現場所見,這個專區掛着數個以孔明燈為靈感造成的燈籠,上面印有過去主流傳媒針對華裔移民所提出歧視言論。區內也有展示本地華裔藝術家創作,寫着「限華」兩個大字的霓虹燈牌,一旁更有展示新冠疫情剛在本地爆發,傳媒使用針對華人的字眼。
溫哥華博物館館藏與展覽總監戈塞林(Viviane Gosselin)表示,隨着「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維權運動蓬勃發展,以及在疫情底下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的屢次出現,說明了種族歧視仍然存在,仍然影響着很多人的生活。所以策劃《一席之地》展覽的委員會希望透過這些獨特的展品,使更多人接受種族歧視仍然存在的現實。
《一席之地》巡迴展覽,是由溫哥華博物館、卑詩大學及卑詩省政府三方合作籌辦。溫哥華博物館和華埠兩個姊妹展將於2021年12月結束。
共同策展人之一的卑詩大學歷史系教授余全毅指出,雖然兩個展覽受到疫情的限制,一度需要延遲開幕,但他表示一年多的展期仍是足夠,所以他希望前來參觀的民眾,特別是一家大小,能盡情欣賞這次的展品。
他補充,有意到訪的民眾需要提前預約時間,而兩個展覽都是在每個小時只能允許10人左右進場,館方也強制要求來訪者戴口罩。但他表示,展覽有完善的通風系統,空間也足夠廣闊,所以參觀的民眾可以放心欣賞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