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明報》《明聲報》升學與移民教育講座 專家比較學制 分享學習心得
- Date: Sunday, October 25, 2015
- Synopsis: 【明報專訊】《明報》、《明聲報》舉辦的2015教育講座昨日請得多位專家介紹加拿大教育體制的特點,為華裔學子與留學生提供適應本地制度,成功求學的各種方法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明報》、《明聲報》舉辦的2015教育講座昨日請得多位專家介紹加拿大教育體制的特點,為華裔學子與留學生提供適應本地制度,成功求學的各種方法。
圖/文﹕本報記者陳志強
2015教育講座暨展覽昨日假列治文文化中心兼圖書館內舉行,邀請到多位專家演講一系列華裔學生求學移民的問題。曾經擔任學務委員的列治文市議員區澤光指出,加拿大的學術水平,在世界上算是名列前茅,在英語國家中更是無出其右。在發達國家中,也只有芬蘭、挪威等國家超越加拿大。在加拿大求學留學是一個「很值得」的選擇。
區澤光指出,中國來的留學生除了要克服語言障礙,更重要的是適應本地的學習模式。過去是老師給出既定的知識,讓學生死記,但加拿大的教師不一定會給出答案,而是要學生自己尋找答案。中國學生一般過分依賴老師提供的輔導,但這邊的老師要求學生懂得主動探索。
華生宜多參與討論
區澤光說,亞洲思維是每講一句話之前都要經過深思熟慮,但在加拿大的課堂討論中並不適用。學生想好如何作答時,大家討論的題目已經改變。區澤光鼓勵華生大膽開口、多參與討論。
區澤光在介紹加拿大的教育時強調不太重競爭,不時要學生分組一起做作業,分數共享,此時習慣了競爭模式的中國學生可能覺得不公平,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優秀成績要與別人分享。區澤光解釋說,這種教學方式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曉如何與人協作,重的是團隊精神。學會如何理解別人,包容別人。這也是學生在走出校園之後,在這個多元社會中打拼時的技巧。
區澤光也建議家長放棄傳統的「苦讀」念頭。加拿大教學講求放鬆心態,歡歡喜喜的上學。
誠意留學諮詢中心的創辦人兼行政總監徐松輝指出,在大溫哥華生活,可以一天24小時不用說英語。對於初來的留學生,學習廣東話的機會可能比學習英語的機會還要多。要練好英語,他建議可以考慮在周邊小城鎮居住。學生寄住在華人家庭,也沒有在英語家庭寄宿或是homestay得到更多學習英語的機會。
留學生喜歡與同族人抱團交友,徐松輝建議留學生可以爭取機會當義工,一來融入社會,二來也是爭取練習英語的機會。
他又指出,來自亞洲的留學生或是家長很重進入大學,完成高中後,盡早入讀大學,但其實學生的能力未必達標。徐松輝認為這些留學生其實可以選擇在一些大專學院修讀一兩年的「轉學分課程」(university-transfer programs),先打好基礎,再入讀大學。
徐松輝指出,其實大學一年級升上二年級,往往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被淘汰,轉學分學生不愁沒有機會轉到大學就讀。
修讀「轉學分課程」仍可入大學
哥倫比亞學院的Helena Chen介紹該學院的不同類型課程。她也特別推薦「轉學分課程」。她指出對於亞洲留學生來說,「轉學分課程」可能很新鮮,但其實在北美洲已經有悠久歷史。
她說,畢竟直接進入大學,要跨越的門檻比較高,不少學生在修讀「轉學分課程」一年之後,都順利轉入大學。
她指出,就是本地學生之間,「轉學分課程」也受到青睞,因為直接讀大學,學費與生活費可以很昂貴,先修讀「轉學分課程」,可以省到不少金錢。不少大學都接納轉學分學生,學位不成問題。
非凡教育中心的Rosa Lenihan也環繞東方孩子遇上西式教育的種種問題,提供建議。她指出從中國來的學生在學習上往往比較被動,對教師的依賴很大。加拿大的教學模式老師通常只是給出一個方向,鼓勵孩子們自己找答案,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Lenihan忠告東方家長,這種教學模式並不代表老師躲懶。
她說,假若從東方教育系統出來的孩子直接進入大學,往往出現不適應的問題,念書較吃力。
中西教學方法互補
她引用最近在媒體上大出風頭的一位「虎媽」的經驗。一方面她像東方家長一樣,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很嚴謹。但另一方面,這位「虎媽」也利用西方教育體制的特長,為孩子找到各自的專長與喜好,讓孩子摸索出自己的學習道路。
適加留學移民的Florey He介紹了留學生申請移民的種種渠道,包括「聯邦快速通道」與「省提名」兩種移民方法的異同。他又指出,卑詩省的移民通道一直比較暢通,即使是其他省份的學生,也會到卑詩遞交申請。
他又介紹有意移民的學生在選課以及受聘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強調需要尋找具備一定實力的僱主,申請移民才更有把握。受聘於經常虧蝕和很少交稅的僱主,對移民申請會帶來負面影響。僱主是否願意配合移民申請,也十分關鍵。
He又認為,雖然即將上台的自由黨很可能會放寬移民申請,但不少政府程序不能即時更改,申請人可能要等待一定的時日才見到新政出現。
加拿大航空亞洲營業部經理盧如婷也介紹了學生旅客訂購機票、乘坐飛機的「貼士」。盧如婷指出,出國留學的同學可能會為自己加一個洋名,但她提醒同學訂購機票時,只能使用護照上的名字,一字不漏照搬,機票上的洋名未現護照上,可能不准上飛機。
她又忠告學生旅客要注意護照的有效期限,最少要有3個月,最好超過6個月。不僅僅是出入加國邊境,就是簡單的南下美國購物,也講究護照的有效期。
盧如婷又說,少年兒童單獨乘坐飛機,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請,派地勤人員輔助上機,而帶小孩入境,可能要到領館開具證明,因為當局對於拐帶人口十分敏感。
她指出,學生往往在暑假聖誕節這些旺季旅遊或是回國探親,但這些時候機票價升。盧如婷透露,其實一些航空公司,容許乘客在11個月之前預訂機票,可以節省不少金錢。
區澤光指出,中式教育與加式教育有很大不同。
徐松輝(右)鼓勵留學生融入加國社會。
Helena Chen推介「轉學分課程」。
Rosa Lenihan指出東西教育思維互有長短。
Florey He講解學生移民的種種的渠道。
盧如婷介紹學生乘搭飛機的各種注意事項。
展覽攤位吸引到不少人參觀。
講座資料豐富 紙筆手機派用場
《明報》、《明聲報》舉辦的2015教育講座入場觀眾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學生們更以不同方法仔細寫下筆記。有人以紙筆,有人以電腦記下重點。每當演講者放映重要幻燈片時,總會有不少聽眾拿起手機拍照記錄,有人甚至以手機將演講視頻錄下。
昨日聽講者跨越不同的年齡層,有祖父母級的聽眾,也有小學生家長,似乎在未雨綢繆,為子女提早鋪排求學之路。
專心的聽眾也獲得回饋。《明報》在演講中間加插了抽獎環節。獎品包括平板電腦、獎學金、溫哥華往返亞洲機票等。
聽講者以不同方式記下講座重點。
- 聽講者拍攝重要幻燈片。
▼《明報》教育講座全場爆滿。(陳志強攝)
中獎幸運兒
抽中機票的幸運兒。
獲得平板電腦的幸運兒。
獲得獎學金的幸運兒。
現場座無虛席 幸運輪與眾同樂
《明報》、《明聲報》舉辦的2015教育講座暨展覽昨日在列治文文化中心兼圖書館內舉行。演講廳內座無虛席,雖然加放了額外座椅,還是不夠地方容納所有觀眾,在門外等候的還有數十人,只能用出去一個,放進一個的方式限制人數,輪流入場。
而在演講室旁邊的另一個房間,不少教育機構及旅遊公司設立了攤位,展示業務,還即場解答各種留學與移民疑問。在演講中聽不明白,或是沒有觸及的問題,都可以繼續在場外發問。《明報》也設立了幸運輪抽獎攤位,與眾同樂,「幸運輪」前排起了長長人龍。
《明報》幸運輪也有不少人試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