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中國社科院宗教所所長卓新平訪溫暢談 中國官方對宗教漸轉寬容
  • Date: Tuesday, June 15, 2010
  • Synopsis: 【明報專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圖),近日應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邀請訪問溫哥華,他昨日與本地中文傳媒對話時指出,中國政府對宗教的態度近年呈重大改變,正從負面批評轉向客觀寬容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圖),近日應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邀請訪問溫哥華,他昨日與本地中文傳媒對話時指出,中國政府對宗教的態度近年呈重大改變,正從負面批評轉向客觀寬容,其實已默許宗教團體經註冊後,可在公眾地方活動和宣傳。 他認為,宗教信仰在中國發展對於矛盾日益尖銳的社會是一種「心靈救災」,而西方對中國信仰自由的諸多指摘,實屬政治而非宗教問題。 擔任中國人大常委的卓新平昨日指出,隨覑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已經對宗教重新定位,從批判鬥爭、指為「精神鴉片」,轉而認為它有利和諧,對其持求同存異態度;雖然書面政策尚未改變,但具體做法已是日益靈活,不採取嚴厲措施,默認合法團體可公開活動和宣傳。 卓新平舉例稱,如佛教的慈濟功德會、基督教的愛德基金會、天主教的北方進德會等均已在民政部門註冊,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慈善救災等,尤其在幫助愛滋、麻風病人或殘疾人方面有重要貢獻,日漸為普通民眾所知。 卓新平提到,根據研究,中國現已有2000萬至3000萬基督徒,《聖經》仍未公開刊行是應教會要求而非政府限制,實際發行量已超過7000萬冊,今年還有多個教會組織在酒店公開舉行研討等活動,這些從前皆是不被允許的。 對於中國對宗教轉為寬容,是否認為它可以讓身處貧富懸殊、對貪腐不公感到憤恨的草根民眾更加「安貧樂道」,卓新平表示,宗教亦可勸諭富人捐款、戒奢、奉獻社會,對貧者富者皆有幫助,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他對宗教在中國的發展非常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