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中文教育仍屬前路多艱 「繁」「簡」問題成絆腳石
  • Date: Sunday, April 13, 1997
  • Synopsis: 【本報專訊】溫哥華中文協會顧問歐陽金玲昨日在一個中文教育講座會上表示,由於中國文字的體裁不統一,使到海外華裔要延續中華文化受到極大障礙,因政治影響到文化薪火相傳,令人握腕嘆息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本報專訊】溫哥華中文協會顧問歐陽金玲昨日在一個中文教育講座會上表示,由於中國文字的體裁不統一,使到海外華裔要延續中華文化受到極大障礙,因政治影響到文化薪火相傳,令人握腕嘆息。 該項中文教育講座由中華文化中心舉辦,昨日下午在該中心內舉行,由歐陽金玲主講「探討卑詩省中文教育之系統」,布裕民主講「如何輔導學生學習中文」,可惜出席的人數寥寥可數,不足十人,枉費中華文化中心推動中文教育的苦心。 本身亦是溫哥華公立學校中文教師的歐陽金玲表示,目前因中國文字體裁不統一,台灣及香港用繁體,中國大陸用簡體,使到他們在推動中文教育時,遇到很大障礙。 他說,若用簡體字授課,學生無法看懂本地中文報章,他日到港台旅遊時,亦不懂當地文字,如使用繁體字,學生對中國的認識有了隔膜,有志在異地發揚中文的人士對此感到無奈又無助。 歐陽金玲又說,目前在溫哥華的中文教育分私立及公立兩種,私立中文學校以興趣班方式授課,大學採用繁體字,但公立學校的中文課程,因要銜接卑詩大學課程,故以簡體字為主,但老師亦可用繁體字為輔,由上述情況亦可看到此地推行中文教育的困難。 她補充,在此地出生的各族裔學生,他們大多喜歡使用簡體字,但來自港台的學生,則傾向選擇繁體字。 她指出,除文字外,方言問題亦對中文教育有影響,與文字相比影響則輕微得多,現時所有公立學校中文課程都以漢語(普通話)授課,但有些私立中文學校則用廣府話,這問題要解決較容易。 在電視台教授中文的節目主持人布裕民說,許多華裔家長帶子女學習中文,望他們知道自己是華裔,同時希望子女將來可以中英並用在中國發展事業。其實這觀念十分值得商榷。他稱,在此地成長的小孩,他們的國籍肯定是加拿大,長大後很難對中國產生認同,如果希望他們將來在中國發展,更是很遙遠的事,小孩子會感到學中文是沒有用,也同時影響到學習興趣。 布裕民建議華裔家長應本興趣培養方式,像游泳、溜冰般,培養孩子一種興趣,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因感到學習壓力而失去興趣。他又說,要孩子學好中文,家長的責任十分重要,如果家長每日定時在家中陪同孩子學習,進步的速度將會更快。 中文教育講座主講者歐陽金玲(左)和布裕民(右) (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