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中西教育的比較
  • Date: Saturday, May 9, 1998
  • Synopsis: 百年樹人,培養人才是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北美洲,很育兒篇 多父母都想知道中西文化中教育的分歧。在過去多年,筆者曾為不少有為青年作推薦人,幫助他們申請入讀一些高等學府,從中發覺很多有名望的大學
  • Article Text: 百年樹人,培養人才是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北美洲,很育兒篇 多父母都想知道中西文化中教育的分歧。在過去多年,筆者曾為不少有為青年作推薦人,幫助他們申請入讀一些高等學府,從中發覺很多有名望的大學,例如美國的哈佛(Harvard University)或加拿大的麥基爾(McGill University)等,在申請表上所需填報的資料,要求申請者不單要品學兼優,並且亦會考慮他是否有領導才能,各項運動的參與,社團義工服務及藝術、音樂上的造詣等。各樣的要求,正類似中國傳統中的德、智、體、群、美的全面教育。由此得知,中西方的教育觀點,亦有其不約而同之處。 在培養孩子的品格,把德育放在灌輸知識之先,是非常重要。在北美洲,實際情形是,學校的教育,把重點放在學術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德育栽培。大家都知道中國教育很重視德育,如道德、倫理、禮義及廉恥的栽培,可惜在北美洲的教育中,實踐的方法卻有不同,常見的例子是有學生在學校受欺負向老師投訴,而往往所得的解決方式,卻是還以擊作自衛去避免再受欺負的勸喻,這個觀點與中國傳統教育的「恕道」大有不同。 在體育方面,大多數的華人家長都會贊同體能鍛煉的重要,但實際上卻不如西方家庭父母般鼓勵孩子的參與。在北美洲,不論學校或父母都十分鼓勵孩子多參與不同類型的運動。在群體運動中,孩子亦有機會學習與人合作的相處之道。此外,很多家長亦鼓勵孩子參與學生會,社團及醫院中的義工服務,讓他們學習服侍及照顧他人的責任感。 至於在美術方面,中國的傳統教育都很注重琴棋書畫的平衡培養,所以我們也該讓孩子在藝術上嘗試,發掘他們各方面的長處。 如何使子女在求學時期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本人有以下的建議: 一、讓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二、教導他們處事待人上的責任感; 三、引導他們培養認真的學習態度; 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栽培他們在語言上的發展; 六、讓子女知道父母對他的合理期望。 栽培子女成才,是需要時間去循循善誘,這艱難的路程,不是單憑學校老師的教導,亦是身為父母者的責任。 林思明醫生 本欄歡迎讀者來信詢問,信件可電傳(六零四)二三一·九八八四,或郵寄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