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亞裔傳統月表揚大地恩情 滇5農民實錄米給我生命圖展
- Date: Sunday, April 29, 2007
- Synopsis: 【明報專訊】稻米的意義是什麼?是一種食物,或是一種文化?5位來自中國雲南少數族裔的農民,透過綠色和平組織提供的相機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稻米的意義是什麼?是一種食物,或是一種文化?5位來自中國雲南少數族裔的農民,透過綠色和平組織提供的相機,像寫日記一樣,記錄農村生活的種種,以及對土地、環境的堅持。綠色和平組織反基因改造統籌布蘭登(Josh Brandon)希望藉由這些圖片,喚起民眾對基因改造稻米的注意,「不要讓基因改造稻米,毀了中國五千年稻米文化,以及農民的創造力。」
為慶祝5月亞裔傳統月,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與綠色和平組織合作,舉辦一個名為《大地給我米,米給我生命》的攝影圖片展。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楊強讚賞圖片展中,反映出農民勞動生活的可貴,讓我們更珍惜盤中米粒的可貴。
雲南是世界原始稻米的來源,已知稻米品種超過7.5萬種,雲南西部海拔2500米的攀天閣,更是世界上最高的稻米種植區。為了適應這特殊的氣候地理環境,農民必須應用創造力與智慧,在不同的情況下種植不同稻米品種。
然而,近年來的工業化及基因改造浪潮,卻衝擊這片珍貴的稻米之鄉。由於基因改造稻米可以透過花粉傳播及運輸工具,污染到非基因改造稻米;去年美國的稻米就受到一種基因改造稻米的污染危害,造成美國農民上千萬元損失。
這次攝影展的5位作者,分別來自5個不同村落的少數民族:21歲的傣族白雲仙、57歲的愛尼族黎明富、41歲的普米族熊貴芝、28歲的傣族馬美艷、52歲的哈尼族李自康。這5位農民獲得綠色和平提供照相機,在雲南專業攝影師耿雲生的技術指導下,記錄2005年至今的一些農村生活狀況。
「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農村生活的豐富及具有生命力的傳統農耕文化及環保習俗,然而這些村落,卻受到西方跨國企業所發展之基因改造稻米的嚴重威脅。」布蘭登說,基因改造稻米雖然只是進行小區域試驗,都可能危害到全球的稻米品種安全。
布蘭登將在卑詩省發起一項連署活動,要求省府立法強制基因改造食品進行識別。布蘭登說,在民眾的抵制下,目前加拿大的新鮮蔬果,已經少見基因改造,但冷凍、罐頭食品中,使用基因改造材料仍很普遍。
這個展覽曾經在北京、廣州、上海展出,受到極大迴響。這個展覽即日起至5月27日,周二至周日,上午11時至下午5時,在中華文化中心文物館展出。
農民鏡頭下的農村生活,充滿生命力與樂趣。(蘇立立攝)
左起:中華文化中心行政總監陳一元、綠色和平反基因改造統籌布蘭登、省議員李燦明、綠色和平行政總監Bruce Cox、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楊強、中華文化中心副主席虞崇貞、文物館主席王斌、市議員周炯華,共同為《大地給我米,米給我生命》的攝影圖片展剪綵。(蘇立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