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傳承廣東話靠家長課程配合
  • Date: Sunday, June 25, 2017
  • Synopsis: 支持保育粵語的卑詩大學語言學博士生林慧雯認為,廣東話課程如能以較生動的方式進行教學,會容易引起小朋友的學習動機,她並同時呼籲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家長,不要將廣東話邊緣化,亦不用擔心小朋友說廣東話會令他們說英文時有口音。
  • Article Text: 支持保育粵語的卑詩大學語言學博士生林慧雯認為,廣東話課程如能以較生動的方式進行教學,會容易引起小朋友的學習動機,她並同時呼籲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家長,不要將廣東話邊緣化,亦不用擔心小朋友說廣東話會令他們說英文時有口音。她認為,家長的態度,以及課程的設計,都有助傳承廣東話。 林慧雯說,兒童廣東話班在本地的確較為少有,以3至5歲為對象亦很適合,情況就像播種一樣。她說:「兒童由出生至6歲,都是吸收語言及對語音最敏銳的時期,能夠達到母語水平的機會最高。在這時期接觸並且有正面的學習體驗,對未來再繼續學習同一語言,非常有幫助」。 林慧雯稱,如小朋友有愉快的學習經驗,日後也會有較大傾向去主動接觸或自學。有別於傳統中文學校,着重測驗和中文功課提升外在學習動機,但活動教學能讓小朋友覺得有趣,激發內在動機。 林慧雯又認為在本地廣東話並沒有被邊緣化,「因為沒有外在勢力影響廣東話在本地的發展,反而是家長自己把廣東話邊緣化。原因有很多,例如家長以前曾因為英文有口音而受過歧視、又或誤以為廣東話的實用性有限。有些甚至放棄母語,將小朋友送到國語班。」 林慧雯強調,小朋友有能力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學習廣東話並不會影響其他語言的吸收。她建議家長為小朋友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多些機會讓子女接觸及使用廣東話。她說:「家長在家看什麼電視節目、聽什麼電台,家中有沒有長輩,這些都可以成為鼓勵小朋友學習的元素。在耳濡目染下,學習語言會更容易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