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原住民「和解周」邀華裔參與 溫哥華9月16日啟動
  • Date: Friday, July 26, 2013
  • Synopsis: 【明報專訊】加拿大強制原住民兒童入住寄宿學校的和解程序繼續舉行,將在9月中下旬在溫哥華推出「和解周」。原住民領袖指出,華裔社群在加國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呼籲華人積極參與和解行動,為加拿大的族裔和諧貢獻力量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加拿大強制原住民兒童入住寄宿學校的和解程序繼續舉行,將在9月中下旬在溫哥華推出「和解周」。原住民領袖指出,華裔社群在加國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呼籲華人積極參與和解行動,為加拿大的族裔和諧貢獻力量。 「和解周」將在9月16日至22日在溫哥華舉行一連串行動,包括在9月16日點燃「和解之火」、在9月17日假溫哥華福溪(False Creek)舉行獨木舟大聚會、在9月18至21日在太平洋國家博覽會(PNE)舉行見證行動,不用事先登記,免費入場,讓公眾分享寄宿學校「倖存者」的經驗。9月22日將是整個和解周的高潮,將舉行和解大遊行,其後是壓軸大匯演,來自不同文化的演藝人將同台獻藝。 加拿大真相及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of Canada)的主席辛克萊(Murray Sinclair)法官表示,華人參與和解過程未算踴躍。他稱,華人可能對原住民有錯誤認識,就像是加拿大學生在學校裡裏所獲得的錯誤印象一樣,需要糾正。 他指出,華人與新移民應該認識加拿大過去這一段歷史,為加拿大的族裔和諧及美好將來作出貢獻。 辛克萊指出,加拿大在120年間,推行寄宿學校制度,卑詩省的原住民子女被強制送入寄宿學校,遠離自己原先的文化、語言及宗教,對原住民社群構成災難性衝擊。原住民兒童不僅失去了自己的身分認同,回家後也與親人出現感情隔閡。 加拿大和解委員會的「大使」約翰(Robert Joseph)酋長指出,這是一個歷史性機遇,讓加拿大可以採取行動,進一步為和解作出承擔。為了構築未來新的族裔關係,必須就歷史問題尋求共識。 溫哥華市府除了支持和解周活動之外,還特別宣布本年6月21日至明年6月20日為「和解年」。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指出,溫哥華很榮幸成為加國第一個城市宣示和解年,他祝願和解周的活動能夠治療過往的創傷,並且在互相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構未來。 加拿大在立國前已推行某種形式的原住民寄宿學校制度, 1920年印第安法案被修改,強制原住民兒童入讀寄宿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聯邦政府在天主教及基督教教會的協助下,在全國各地設立寄宿學校網,向原住民小孩傳授英語、基督教及白人的生活方式,聲稱本意是讓原住民更容易融入白人社會。 但一些原住民寄宿學校的生活條件惡劣,學童的死亡率甚高。辛克萊法官本年2月發表的統計數字顯示,3000名原住民小孩死在寄宿期間。寄宿學校內不時傳出虐待學生醜聞,更有報導指個別寄宿學校強制學生絕育。 在1930年代,寄宿學校制度踏入高峰期,全國共有80多所原住民寄宿學校,據估計,共有15萬名原住民兒童曾入讀。最後一家聯邦政府經營的原住民寄宿學校在1996年關閉。 辛克萊法官(右)呼籲華人積極參與和解活動。(陳志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