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參與社區活動反映自身需要 - 討會鼓勵耆英更主動積極
- Date: Wednesday, February 26, 1997
- Synopsis: 【本報專訊】在昨日一個華裔耆英研討會上,出席耆英認為他們在溫市生活所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來自語言及文化上的隔膜,不過他們鼓勵華裔耆英應積極面對,透過參與社區活動,加深對社會的認識,並向各界反映本身的需要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本報專訊】在昨日一個華裔耆英研討會上,出席耆英認為他們在溫市生活所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來自語言及文化上的隔膜,不過他們鼓勵華裔耆英應積極面對,透過參與社區活動,加深對社會的認識,並向各界反映本身的需要。
該研討會是溫哥華跨文化耆英聯會推行[合力建設及維持互助關懷的社區]計畫下,一項專為華裔耆英而設的活動,出席者分別來自不同的華裔耆英會、宗親會、健身會等,人數超過七十人。
各團體在分組討論後匯報告討結論時指出,由於語言及文化上的隔膜,華裔耆英在日常生活上遭遇不少困難,譬如求診時語言不通。與左鄰右里欠缺溝通、在路上迷途、資信不足等,加上一般年青人對耆英的尊重,以及對長輩的孝順漸減,使他們的生活日形孤寂。
- 討結論認為,華裔耆英應積極盡獻自己青年的才能,多些參與社區活動,發揮耆英互相幫助的精神,並且擴闊自己的生活圈子,實行樂己助人。
出席研討會的中華文化中心頤興社社長虞崇貞表示,華裔耆英在參與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的同時,亦增加交流的機會,有助信息的傳達,讓他們對切身問題有更多的了解。
中僑華埠耆英服務聯會副主席蔡馮鳳屏則批評,政府對華裔耆英的資助不足,養老金的加幅往往追不上屋租的加幅,而且藥費的補貼日漸減少,她只希望政府能在公共交通方面提高對耆英的服務,至少做到班次按時,因為不少耆英依賴公共巴士為日常交通工具。
主辦今次研討會的溫哥華跨文化耆英聯會,成立了約五年,一向致力鼓勵各族裔耆英小組,互相認識、溝通、分享和交流經驗,並且為不同族裔耆英團體及政府,在制訂政策及服務時提供意見,而今次華裔耆英研討會收集的意見,將於本周五的[合力建設及維持互相關懷的社區]論壇上,與其他族裔的建議一并討論。
頤興社社長虞崇貞博士(中)鼓勵華裔耆英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合力建設及維持互助關懷的社區。左為中僑互助會行政總監陶黃彥斌,右為岳華。(潘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