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向華人過去歷史道歉不足夠 余全毅提3建議 籲省府行動彌補
  • Date: Sunday, March 16, 2014
  • Synopsis: [專訪]【明報專訊】卑詩省府即將就華人過去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作出道歉。卑詩大學(UBC)一名歷史教授表示,省府除了言詞上的道歉之外,還應該採取實質性的彌補行動,為保護華人歷史遺蹟,傳授華人歷史文化作出貢獻。本報記者陳志強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專訪]【明報專訊】卑詩省府即將就華人過去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作出道歉。卑詩大學(UBC)一名歷史教授表示,省府除了言詞上的道歉之外,還應該採取實質性的彌補行動,為保護華人歷史遺蹟,傳授華人歷史文化作出貢獻。本報記者陳志強 在卑詩大學教授加拿大華人歷史的余全毅(左)一家經歷了加拿大華人的歷史坎坷,他於1967年出生在溫哥華,外曾祖父19世紀到達加拿大的時候,曾繳納過人頭稅。他的外祖父在1923年到達加拿大,也繳納了500加元的人頭稅,當年相等於一個工人幾年的工資。 抵步不久《排華法》便生效,其後45年,加拿大禁止華人移民,直到1968年加拿大才解除了非白人的移民禁令。 余全毅認為,政府道歉,也就是承認集體責任,承認先前政府的政策產生了長期的負面影響。他認為雖然絕大部分卑詩省民在惡法施行之後才出生,沒有直接的聯繫,但仍然難以推卸集體責任。 余全毅表示,只道歉而缺乏實質性的彌補行動,是不足夠的。他舉例說,假若孩子在操場上損毀了其他孩子的玩具,只是說「對不起」,無論多麼摯誠,還是不足夠的。應該設法修補被損壞的玩具又或者更換。 余全毅又認為,加拿大聯邦政府自1885年便開始向華人徵收人頭稅,卑詩省府從中分到40%的份額,總金額約為2,300萬元,相當於今天的15億元。這筆錢用來興建道路、橋樑、醫院等公共設施,就算省府只拿出百分之一,也就是1,500萬元,也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撫平過往的創傷。 透過教育保護捐贈推廣 他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是通過公共教育,包括小學、中學、大學、博物館,以及大眾媒體,講述本省過往對華裔、亞裔及原住民的歧視歷史;第二是保護歷史遺蹟,比如是菲沙河淘金熱期間華裔礦工興建的不少石牆,其遺址應予保存;第三是成立一項永久性的捐贈基金(endowment),提供資源,改善公共教育,促進長期的歷史思考,以紀念那些曾經受到迫害,最後推翻歧視政策法規的人們。 余全毅認為,如果這個社會要建立一個共同的未來,需要編寫一部能夠反映全體卑詩省民的歷史,一部不迴避種族歧視的歷史。 余全毅博士是歷史學者、副教授,也是卑詩大學聖約翰學院院長(St. John''s Graduate College)。研究焦點之一是華裔加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