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培養判斷能力
  • Date: Thursday, May 28, 1998
  • Synopsis: 養十教 最近青少年有機會評選反吸煙行動之最佳宣傳片,藉此增加學生對吸煙禍害的認識,希望能夠喚醒下一代不為吸煙廣告所吸引,不致成為「奧民
  • Article Text: 養十教 最近青少年有機會評選反吸煙行動之最佳宣傳片,藉此增加學生對吸煙禍害的認識,希望能夠喚醒下一代不為吸煙廣告所吸引,不致成為「奧民」。 在家庭的日常傾談中,家長免不了會提及一些行為的害處,例如吸食軟性毒品、酒後駕駛、吸煙,以及濫交的性行為等。 但究竟家長如何去真正知道自己子女有沒有染上毒癮,有沒有偷偷地有性行為,或是在學校午膳及休息時吸煙呢? 曾經有家長對自己做私家偵探的行動表示自豪。 她說自己每天早上在子女們離家上學後,便靜悄悄地跟蹤他們,直至子女們「安全」地進入校門才離開。 學校休息期間及午膳時間均在這位「關心」的媽媽偵察範圍之內。她會在學校大門的附近監察,看看自己子女會否步出校門來吸煙,或把子女們的同學面孔都拍攝下來,留作檔案。 當然,這位「關心」的媽媽偵察範圍之內。她會在學校大門的附近監察,看看自己子女會否步出校門來吸煙,或把子女們的同學面孔都拍攝下來,留作檔案。 當然,這位「關心」的媽媽能夠用她的偵探手法來換取自己的安心;但究竟她對自己子女的信任程度有多少?對自己所教導出來的子女又有什麼安全感呢?這種做法是否健康呢? 普天下的家長都想自己子女遠離惡習,但在實踐上則各有不同的方法。 最理想的當然是子女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學會怎樣去為自己做決定,去作出對的選擇,建立自己的個人價值觀,懂得如何去說聲「不」而沒有罪疚感,也可以承受同伴的壓力。也即是說,家長們要讓他們自小便去學習做決定,幫助他們建立這個個人的範圍,不在家裏事事為他們作主,但又要求他們懂得作抉擇。 心理治療師 容順泉 本欄歡迎讀者來信詢問,信件可電傳(六零四)二三一·九八八四,或郵寄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