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報業在華百花齊放競爭烈 訪溫記者:爆料追擊日漸普遍
- Date: Wednesday, March 17, 2004
- Synopsis: 【明報專訊】九名應加拿大外交及國際貿易部邀請訪加11日的中國記者,昨日在溫哥華表示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九名應加拿大外交及國際貿易部邀請訪加11日的中國記者,昨日在溫哥華表示,中國新聞事業隨民營企業的介入,競爭愈來愈激烈,揭露社會及官僚的黑暗面愈趨大膽,人民倚賴傳媒訴冤的情況日漸普遍,官方機構亦感到傳媒監察的壓力,中國新聞事業正大步發展。
傳媒監察 官方受壓
該九名記者是加拿大官方首批邀請訪加的中國記者,分別來自《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廣州日報》、《新華日報》、《北京青年報》、《經濟觀察報、《財經雜誌》、《浙江日報》等,本月六日抵達加拿大,先後到訪渥太華、滿地可、卡加利,日前抵達溫哥華作最後一站訪問,今日將返回中國。他們在昨日上午與本地傳媒共晉早餐,並且交流加中兩地的新聞工作經驗。
據他們稱,中國新聞事業在市場主導下,各新聞機構無論在採訪、報導、編緝、版面設計等方面,都拚命爭取讀者,同業間的競爭甚烈,由民營企業經營的文字傳媒,大都三位一體,同時擁有報刊、雜誌、網頁,各傳媒機構由於要爭取銷路以維持生存,往往不惜工本,其中在山東的一份經濟報章,投下巨資爭取最新消息及採用最先進印刷,報章的紙質及內容,構思完全來自英國《金融時報》。
新聞機構的報導方式十分自主,但有些較敏感的題材或資料,新聞機構稱之為「內餐」,縱使不會報導出來,亦會向有關人士或部門反映,新聞機構對社會仍有很強的監察力,現時許多人民對社會的不平現象,都懂得向傳媒反映,其中在江蘇省,很多農民經常掛在咀邊的一句話是「有投訴找大寫真」、「有冤情找讀者熱線」(大寫真及讀者熱線都是當地一份高銷路報章的專版)。
新聞從業 年輕博學
中國現時的新聞從業員趨向年輕化及高學歷,《人民日報》的社長王晨年僅50多歲,擁有社會科學院碩士學位;現時中國新聞事業的水準已大幅提高,未來會將會有更大進步。
加拿大外交及國際貿易部公眾外交專員貝安麗(Alison Benn)表示,邀請該九位中國記者訪問,有助促進加、中兩國人民對兩地的相互認識,對兩國的雙邊貿易亦有很大幫助,他們曾參觀加拿大的能源、環保、新科技等機構。
{}
九位中國記者昨與加拿大公眾外交專員貝安麗(左四)及在上海的加拿大總領事館公共事務官員施敏捷(左二)合攝。 (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