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學校局弄把戲?
- Date: Thursday, February 28, 2002
- Synopsis: 「請問錢從何來呢?」
- Article Text: 「請問錢從何來呢?」 這句問題是來自一位憤怒的家長,面對加價聲、削支聲、瘦身和減服務的聲音,竟然還有工會組織的主席說「政府有錢」言論,而普羅大眾發覺政府的錢即是納稅人的錢,要政府多付,即等於要求省民多付些稅,滿足部分人的要求。 這種「政府有錢」的言論,可以令大家明白為何勞資談判多是費時失事,難怪到今時今日教師們仍未完全恢復工業行動前的服務。 本周,教育廳的委員會將會公布本省教育制度的檢討報告,亦會公布每個校區財政撥款的數字,相信各學校局需要面對緊縮的財政現實和大幅度加薪後的後遺症。 當學校局去諮詢家長及工會如何分配所得的資源時,相信家長們會再次經歷工會的把戲,政治宣傳的口號,亦有可能面對另一場教師爭取權益的爭論。 究竟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會不會被削減呢?特殊需要的服務又如何? 每年當學校局制定新財政預算時,家長們均覺得無奈,常見的情況如下: 一學務委員稱無奈 因為教師加薪的幅度及撥款的限制,往往見到學委無法可施,只能削服務來應付經費的不足。 二選擇常是一面倒 學委的選擇往往是削減ESL或特殊教育經費、圖書館開放時間,甚至是輔導教師的工作服務等;家長們深感這是魚與熊掌之爭,本是樣樣重要,難以取捨,為何要一面倒影響學生的學習。 三長痛短痛皆辛苦 過往大家聽到學委說削支是暫時性,一時的痛楚可以換取長遠的好景,但削減服務多年的學校局怎樣「回氣」呢?又如何避免短痛變成長痛?期望教育廳公布了新政策後,大家能夠好好奠定將來方針,重整架構,為學生謀求真正利益。 容順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