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學生是考試的工具?
  • Date: Thursday, April 22, 2004
  • Synopsis: 《明報》昨天頭版報道有關10年級學生可以延遲考英文省試,令就讀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可以得益
  • Article Text: 《明報》昨天頭版報道有關10年級學生可以延遲考英文省試,令就讀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可以得益,留待英語水平較好時才考試,以便爭取到更好成績。 如果單從考試取分取好成績來說,延遲到11年級或12年級才參加第10班英文考試,對學生來說是好消息,起碼可以待更有信心和水平才應試,免得在10年級便知道成績不及要求。 在實際的學習環境,學生往往可以因為有測試或省試而努力,以求達到要求的標準,亦會因考試的來臨而比較緊張,不論上課時對課堂和教師授課的態度,對準備的工夫、對習作的練習等,都會有直接的影響。除了一部分學生會自動放棄外,其餘的同學會面對考試而提高警覺,不會荒廢學業。所以,當教育廳增加彈性,讓學生在11年級或甚至12年級才去參加第10年級的英文試的話,學生會順勢延遲去處理第10班的課程,無必要在10年級時費神。 當學生可以在11年級或12年級時才應考第10年級的省試,那個考試對第10級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因為學生已經不再是第10年級程度的學生,該省試變成一個終點,為考試而考試,而不是將考省試視為一個工具和渠道,藉此找出學生未達水平的地方、教師欠缺或疏忽之處,以求改善去準備11年級的課程。 還有,當10年級學生不覺得他必須努力去修讀英文時,受害和受影響的科目並不單是英文科,而會是全部用英文作媒介的科目都會受損,因為當學生的英文水平不符合第10班的要求時,他們在其他要用英文來閱讀、寫作和理解的科目也會一竅不通,成績也不會理想。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第11年級和12年級的成績也不堪設想了,這些學生有可能被遺棄而輟學,或他們的存在只是被用作提供學生人數給校長開班、教師有職位收薪酬的工具,將來社會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來補救這些錯誤。 教育廳和各區學校局需要重新訂下究竟10年級省試的目的、要求和如何去用考試的成績來幫助學生,然後才再決定怎樣處理英文考試的時間表,免得大家患上「洗衣機」症狀,雖然動作多多,但仍是原地踏步。 容順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