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專訪 余宏榮見證華埠歷史
- Date: Tuesday, March 11, 1997
- Synopsis: 【本報專訪】如果要找一本活的華埠歷史見證,中華會館理事長余宏榮可算是具代表的其中一本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本報專訪】如果要找一本活的華埠歷史見證,中華會館理事長余宏榮可算是具代表的其中一本。
他於一九五九年開始[華埠生涯],由每小時五角錢工資的餐館侍應幹起以至今日成為法律界名人,由最初住在華埠附近的草根階層旅館以至今日住靚屋,由最初看到華裔每日都被歧視以至現在僅偶有出現,華埠種種變遷都深印他的腦海。
侍應時薪五角錢
若要他道出華埠過去三十多年的滄桑,相信一周時間也未必足夠,但足夠令他印象深刻者,莫如當年華裔受到歧視的苦況。
余宏榮一碰到該問題,便會很激動,他說:當年在街上經常聽到[中國佬](Chinaman)這種侮辱字眼,而華裔在坐公共汽車時,很自然會跑到車尾,絕不敢坐在車前面,而且在車上大都垂下頭來,不敢正視其他族裔,當時的華裔是何等自卑。
他稱,今日華裔的地位已截然不同,但在這[截然不同]的背後,是蘊藏了幾許老華僑的血淚奮鬥,以及他們所經歷過的冤屈,因此當我們享受今日的成果時,切勿忘記上一代經歷過的蓽路襤褸。
乒乓穿梭姊妹城
許多人對余宏榮的認識,都集中認識他是首位華裔市議員、著名法律界人士,但很少人知道他原來是一位乒乓球高手,曾經入選卑詩省及國家隊的代表。
他不但以乒乓球打出了華裔的光輝,更打開了溫哥華與中國的關係,分別促成溫哥華市與廣州市於一九八五年成為[友好城市],卑詩省與廣東省於一九九五年成為[友好省]。略有當年中國以乒乓外交打出困局的味道。
余宏榮除了是乒乓球好手外,更有一樣是鮮為人知的餐館業好手,他由侍應以至廚師,每一位置都應付裕如,但這好手的後面,卻是他半工半讀由中學至完成卑詩大學法律學位的辛酸。
他說,加拿大並非一個完全沒有機會的國家,但這裏絕不能與香港、台灣等地相比。新移民到此,應學習放緩步伐,如果他們一定要快,但這裏卻是慢慣了,必會造成沖激,新移民肯定無法即時改變這裏步伐,最後只會徒添痛苦。
加強交流築橋樑
他舉例稱,像西北溫的獅門橋,如果以香港人角度看,定必要拆遷擴建,興旺區內地產業,促使該區繁榮,但西北溫居民意見卻相反,他們希望重建獅門橋,但不希望擴建,他們寧願區內安靜、自然,卻不要繁榮、熱鬧,由此可看出大家的觀念的分野。
余宏榮希望加國無論新舊移民,都能夠自築橋樑,向這裏各族裔延伸,互通文化,加強交流,切勿自建堡壘,導致互相攻堅。
本報記者 鄒治國
中華會館理事長余宏榮的中國心不但埋在心裏,更顯在他的辦公室裏。(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