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專訪 - 歲移民多苦惱 僑社活動解新愁 崔耀璜笑看黃昏賞晚霞
  • Date: Friday, April 11, 1997
  • Synopsis: 對於許多年長新移民來說,陌生環境,不易適應,家庭團聚可能帶來一份每日呆坐家中的無奈,但透過參與僑社活動,也許會令他們笑對移民生活。廣州大學溫哥華校友會會長崔耀璜就是一個最佳例子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對於許多年長新移民來說,陌生環境,不易適應,家庭團聚可能帶來一份每日呆坐家中的無奈,但透過參與僑社活動,也許會令他們笑對移民生活。廣州大學溫哥華校友會會長崔耀璜就是一個最佳例子。 已屆七十的他,由香港移民到溫哥華六年,現時在華埠僑社中,是出名活躍的一員,除任廣州大學溫哥華校友會會長外,更是世界廣東同鄉總會加西分會會長,加西港澳之友協會副會長,亦擔任一些社團的秘書,僑社生活充實了他的青年。 崔耀璜說,年老移民到加國,有喜有憂,喜者可與家人團聚,過些寧靜生活,享受這裏的空氣清新,四季分明;憂者是因語言不通,不熟悉環境,要重新適應生活並不容易,許多時每日呆在家中,度日如年。 他又說,其實生活方式由自己開創,溫哥華僑社各組織數目甚多,不斷積極招募會員,如果肯主動參與,必能尋找到志同道合的一群。僑社活動沒有語言、族裔等隔膜,肯定有助年老移民融入這裏社會。 崔耀璜表示,過去六年他在僑社中,經常他鄉遇故知,不但尋回許多舊日的友誼,更得到不少新友情,生活十分充實。 他稱,這裏的僑社,有鄉親、宗親或校友組織,或具政治背景者,林林總總,必有三或兩個適合自己。 現時他每日一早便到華埠,傍晚才返家,每日笑語家常,閒談世事,有時聽聽別人細訴往事,或者批評政治,人生百態盡現眼前,當中得到的樂趣,是家中所缺乏的。 他認為有許多人誤會社團組織不過是打打牌、喝喝茶,其實不盡是這樣,許多僑社組織有各樣的學習班、興趣班,可令參與者學到不少東西。 崔耀璜覺得僑社的組織可凝聚華人力量向政府反映所需,但由於年輕人對參與僑社興趣不大,目前普遍存在缺乏繼承的問題。 他稱,要將溫哥華各僑團完全組織,團結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政治思想不同,大家背景有異,但有一樣相同之處,就是大家都盼能守望相助,讓中華文化在異地延續,故無論參與哪一僑社組織,大家都殊途同歸。 華埠僑社活躍人士崔耀璜,笑對移民生活。 本報記者 鄒治國(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