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專訪 貫徹民族大義理想 展現「俠女」風範 列國遠誓當正義先鋒
- Date: Wednesday, May 7, 1997
- Synopsis: 不凡的姓氏,出類的名字,一股英雄氣,生是女兒身,以這樣來形容溫哥華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主席列國遠,相信合適不過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不凡的姓氏,出類的名字,一股英雄氣,生是女兒身,以這樣來形容溫哥華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主席列國遠,相信合適不過。
也許是湊巧,又或者是天意,自古巾幗勝鬚眉的巾幗,大都有個不凡姓氏,古代的花木蘭,近代的秋瑾,現代的列國遠,姓氏與性格都不凡,雖然生為女兒身,但愛國表現尤勝鐵血男兒漢。
在保衛釣魚台、反對日本竄改侵華史實、紀念七七事變等的集會中,看到列國遠激昂的表現,那熱血奔騰的氣概,大有現代「俠女」的風範。
列國遠的「俠女」性格早現於她在香港中文大學念社工系一年級,當時她是學生會理事,在「反貪污捉葛柏」的連串運動中,她都積極投入,力竭聲嘶要求港府將該位貪污總警司由英國引渡返香港。自幼喪父,由母親撫養成長的列國遠,養成了堅毅不屈的性格,但也有侍母至孝柔情的一面。她說:「不要將我與花木蘭及秋瑾相比,我差得太遠,但對日本人侵華暴行的恨透,我絕對承認。」
「我恨日本政府不認錯,不肯承擔二次大戰殺害千萬中國人的罪責,更怕一小撮日本野心家復辟他們的帝國擴張主義,這對中國及亞洲地區都是可怕的事,但我絕不仇視日本人,有很多正直日本人我反而敬重他們。」列國遠很認真地產。她又呼籲大家在反對日本政府一連串錯誤行為中,切勿反對日本人,特別在加拿大,我們應該提倡種族和諧,勿將一小撮日本野心家的錯誤,發洩在一般普羅日本百姓身上。列國遠說:「日本政府不認錯,不向所有曾受他們傷害的各民族道歉,她會繼續爭取到底,而且要讓下一代也知道他們的祖先有過一段由日本野心家造成的悲慘歷史。」
他認為日本一日不道歉,各受害地區的人民都會記錄,而日本人亦要背著該段不光彩歷史,對大家都不好過,日本政府如果想心安理得,應及早道歉。
於一九九三年與丈夫移民到溫哥華的列國遠,表示很欣賞這裏空氣清新的環境與自由民主氣息,雖然收入遠不如香港,但「窮也窮得安樂」,故沒有回流打算。
其實她所關心的不僅是抗日戰爭史實,在溫哥華亦有參與康澤貧童計畫、溫哥華社會兒童中心等組織工作。他所追求的是仁愛、公義、和平,這正是他所信仰的天主--義一部分。
本報記者鄒治國
站在孫中山先生銅像下面,「抗日尚未成功,同胞仍需努力。」是列國遠今日的努力目標。(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