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小朋友有板有眼表現出色 中文講故事比賽成功結束
- Date: Sunday, March 30, 1997
- Synopsis: 【本報專訊】第五屆小學生中文講故事比賽昨日假列治文香港仔中心舉行,十六位獲進入決賽的小朋友,無論口才、聲線,表情都出色,獲全場熱烈讚賞。結果年僅四歲,由北京來加未及半年的劉愷弟,以及今年十歲,由香港來加四年的陸謙和,分奪初級組及高級組冠軍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本報專訊】第五屆小學生中文講故事比賽昨日假列治文香港仔中心舉行,十六位獲進入決賽的小朋友,無論口才、聲線,表情都出色,獲全場熱烈讚賞。結果年僅四歲,由北京來加未及半年的劉愷弟,以及今年十歲,由香港來加四年的陸謙和,分奪初級組及高級組冠軍。
該項肩負薪火相傳中華文化重任的活動,是由溫哥華中文圖書館及香港仔中心聯合舉辦,參加者人數每年增加,今年逾五十人報名,大會評判之一的劉光銳表示,參賽小朋友表演的水準非常高,各評判經過熱切討論才能定出得勝者。
比賽於昨午二時開始,會場擠滿觀眾,不少參賽小朋友均全家出動打氣,現場父母向小孩教路、安慰、整裝拍照等鏡頭不絕如縷,整個香港仔中心溫情處處。
比賽結果在初級組方面,四歲的劉愷弟以《小弟和小貓》故事摘冠,亞軍是六歲的李美玲,故事名稱為《井底之蛙》,季軍是四歲的陳政君,故事為《龜兔賽跑》,優異獎是六歲的黃穎潔,故事是《猴子撈月亮》。
高級組由十歲的張謙和以《吳郭魚》故事奪,亞冠為九歲的董美瑄,故事是《端午節的由來》、季軍為十歲的胡舒陽,故事是《草船之箭》,優異獎為十二歲的黃悅珍,故事是《五百一萬》。
溫哥華中文圖書館會長許道璋表示:小學生中文講故事比賽昂首進入第五屆,參賽者的人數及水準年高一年,使他們更有信心將比賽推廣下去,由於參賽小朋友分別用粵語或國語,他們考慮明年應否分開國語及粵兩組比賽。
他說,中文講故事比賽不但讓華裔小朋友毋忘華語,他們的故事內容許多取材自中國民間或歷史故事,在維繫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有很重要的作用。
許道璋稱,他們希望將該活動再度推廣,如果明年能有其他族裔的小朋友參加,以中文講故事,將會使該活動的文化使命跨進一大步。
昨日的評判分別為作家阿濃、香港仔中心推廣主任劉光銳、資深廣播界名人李安求、資深幼兒工作者吳銘麗、香港校際演講及音樂比賽活動委員甘群弟等五位,大會安排有兒童廣播劇表演及士達孔拿中國舞蹈團表演。
第五屆中文講故事比賽評判團五位評判(右起)阿濃、劉光銳、吳銘麗、李安求、甘群弟(由右至左)一絲不苟專注比賽者的表現。(鄒治國攝)
初級組冠軍劉愷弟表情及裝扮已具冠軍相
粽子為道具,手勢似划船,一望而知高級組的董美瑄在講《瑞午節的由來》。
高級組冠軍陸謙和的表現,極具演講家魅力。(鄒治國攝)
皇冠頂上載,皇袍身上披,林俊文講《國王的新衣》最配襯不過。(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