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市長專欄 布勒橋單車專線試驗計劃 有助作出更佳的交通選擇
- Date: Saturday, July 11, 2009
- Synopsis: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特為本報獨家撰寫「中文」專欄,論述市政取向、華埠發展等重要議題,每兩周刊出一次,冀與讀者互動,聆聽民意。 布勒橋的單車專線試驗計劃將於7月13日正式展開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特為本報獨家撰寫「中文」專欄,論述市政取向、華埠發展等重要議題,每兩周刊出一次,冀與讀者互動,聆聽民意。
布勒橋的單車專線試驗計劃將於7月13日正式展開。這項測試的目的是要改善橋上的安全情況﹐令每天經過布勒橋的成千上萬行人和騎單車人士更容易使用該橋。我們會取消一條行車線來增加兩條單車專用線(每方向一條)。這是本市在改善橋面安全情況方面踏出的一大步。
其實許多亞洲城市的早期道路設計﹐都是可供機動及非機動車輛共同使用﹐這些模式值得溫哥華市借鏡。
舉例來說﹐新加坡在1960年時有 26.8萬輛單車﹐而汽車和電單車則分別只有6.3萬和1.9萬輛。時至今日﹐我們見到全球各地的大城市內不同交通工具共用路面的情況十分普遍﹐不但只是亞洲﹐歐洲及南美洲等也一樣。
荷蘭的亞姆斯特丹就是眼前一個好例子。在 1990 年時﹐該市的基建部門在市中心錄得的雙向汽車流量大約是23.5萬 架次﹐到了 2006年﹐這數字下降了超過25%至17.2萬架次﹐而同期的每日單車流量則由8.6萬增加至超過14萬架次﹐ 增幅達60%以上。
作出這些轉變有賴明智的規劃和政治上的承擔。在過去幾個星期﹐有很多關注布勒橋單車專線試驗計劃的聲音﹐我亦聽到反對人士論及1996春天實施的同類型試驗﹐該項測試原本為期6個月﹐但在實施一星期後就取消了。
時移世易﹐到了2007年﹐統計數字顯示在溫哥華的單車使用量已上升了3倍﹐而進出市中心核心地帶的汽車流量則有所下降﹐同時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量亦有增長。然而﹐未有更多人使用單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感覺騎單車不安全﹑與汽車太接近及分隔開的單車專線不足。
布勒橋目前是騎單車者和行人進入市中心最常使用的路線。但一項卑詩大學研究的初步數據顯示﹐在布勒橋上發生的單車意外數字﹐比市內其他任何一條橋都要高。在去年5個月內﹐每3個星期就發生一次騎單車人士在布勒橋上受傷要到急症室求診的個案﹐這情況是不能接受的。
另一點各位要留意的是這只是一項試驗﹐我們在研究新措施能否改善橋面安全之時﹐仍是要繼續找出長遠的解決方法。建築師Gregory Henriquez 在上周公布了一項行人及單車專用吊橋的設計﹐建議中的吊橋寬15公尺﹐橫跨福溪入口﹐連接基斯蘭奴的溫尼爾公園和市中心西端的日落海灘。
這是一個優美和現代化的設計選擇﹐很多人對此感到興趣﹐並將之與橫跨倫敦泰晤士河﹑製造不少旅遊商機的行人專用千禧橋互相比較。但任何在溫哥華興建行人專用橋的決定都需要考慮到成本問題﹐而我們對本市的開支必須謹慎處理。
將布勒橋的行人道擴闊來改善安全問題﹑而仍可保留全部6條行車線這選擇需要花費30萬元以上﹐成本十分昂貴﹐這是我們要研究單車專線試驗是否可行的另一個原因。
我明白市民在未來數星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適應布勒橋上的改變﹐但我們不能對橋上的安全問題袖手旁觀﹐所以必須要進行這項試驗計劃。這只是令溫哥華市變為全球最具持續發展能力﹐以及擁有多元化交通模式城市的開端而已﹐本人對此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