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市長專欄 後巷房屋 為溫市可持續發展締造美好將來
  • Date: Tuesday, August 11, 2009
  • Synopsis: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特為本報獨家撰寫「中文」專欄,論述市政取向、華埠發展等重要議題,冀與讀者互動,聆聽民意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特為本報獨家撰寫「中文」專欄,論述市政取向、華埠發展等重要議題,冀與讀者互動,聆聽民意。 溫哥華市議會在兩周前一致通過了一項引進後巷房屋的計劃﹐容許在市內屋地上加建可出租的居住單位。這是一個喜訊﹐因為後巷房屋再次印證了溫市在城市規劃歷史上的領導地位。本市在80年代開始實施一項「生活至上」的策略﹐對溫市中心的住宅發展加以擴充。時至今日﹐這項政策的成績有目共睹﹐現時市內已有多個興旺和多元化的社區﹐本市亦因為我們擁有最佳的居住環境而屢獲國際性嘉獎。 後巷房屋既可為我們帶來嶄新和可負擔的出租房屋﹐同時亦可保留鄰舍的原有特色。後巷房屋的設計是為最少33呎闊的屋地提供一個加建住屋的選擇﹐而加建的面積亦只有500至750平方呎。其設計是將原來的後院停車庫改建成為住屋並只可作出租用途。 本市的房屋空置率僅0.3%﹐這個極低的水平對那些希望在溫哥華市工作及居住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個挑戰。加上樓房價格持續高企﹐市府必須在其能力範圍內盡力幫助那些年輕人﹑長者及中等收入人士﹐讓他們可繼續居住在溫市。後巷房屋可助減輕業主的房貸供款﹐並且提供實質的可負擔房屋選擇﹐同時亦令年長人士可住近家人和居住在熟悉的鄰舍﹐讓他們得以安享晚年。 後巷房屋還可以為小型商業提供方便﹐因為市內高昂的租金逼使不少員工遷居到市郊地區﹐令本地經營小生意的人士在聘用多元化僱員方面出現困難﹐而後巷房屋則可確保不同收入人士都可在溫市內居住。 本人計劃將溫哥華打造為全球最環保的城市﹐而提高鄰舍居住密度是其中重要一環。為上班一族縮短通勤時間﹑鼓勵人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採用現成的基建設施,及製造比傳統單戶房屋較少的生態足舻﹐這些都是後巷房屋可帶來的好處。 市議會對後巷房屋這議題採取了審慎的做法﹐我們採納了很多公眾意見﹐而職員們為新改變所作的準備工夫亦成績斐然。最終出席市議會發言的有六十多人﹐而絕大部分是贊成作出改變的。在華埠建築高度研究方面﹐本人採取了同樣審慎和負責任的態度﹐職員將會在秋季就研究向市議會提交報告﹐而市民亦有機會發表意見。 溫哥華市在未來需要面對多項嚴峻的挑戰﹐後巷房屋是我們為了應付這些挑戰而設計的一個創新意念。藉覑這項政策﹐我們可以締造一個更具負擔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城市。我們需要朝覑這個方向發展﹐本人對全體市議員都贊同這目標感到欣慰。 Gregor Robertson 羅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