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年輕導演翻華裔痲瘋病人放逐史 保羅森執導紀錄片五月溫哥華首映
- Date: Thursday, March 30, 2000
- Synopsis: 【本報記者崔源明報道】當一般人提及早期來加國的華人,都會知道他們築鐵路、幹苦工,但有沒有人想到,一個世紀前的華人,在加拿大一旦患痲瘋病,會有什麼後果?答案是他們會被放逐到孤島上自生自滅,遭世人遺棄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本報記者崔源明報道】當一般人提及早期來加國的華人,都會知道他們築鐵路、幹苦工,但有沒有人想到,一個世紀前的華人,在加拿大一旦患痲瘋病,會有什麼後果?答案是他們會被放逐到孤島上自生自滅,遭世人遺棄。
「這個故事一定要傳述,否則就會被遺忘。」加拿大年輕導演保羅森(Eric Paulson)說。
保羅森前後花了兩年時間,為這群在無知與歧視下的犧牲者,留下一點殘存的記錄,拍成一輯記錄片《Islands of Shadows》,並會在五月一日亞洲傳統節特別推出放映。
「兩年前只憑一本旅遊書內的一個段落介紹,察覺D''Arcy島在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二四年曾是痲瘋病人宿舍。」保羅森說出當年他和朋友露營時的發現。
歷史教材從沒記載
之後,他用了整整兩天,在卑詩檔案處找尋有關當年痲瘋病者的資料,才發覺那些病者是早期來的華人,他們被羈留在設施簡陋的荒島上,與當年在紐賓士域省的痲瘋病者的待遇,有天壤之別。這是他在學校歷史課中從沒閱到的。
來自安省的保羅森說,歧視仍在這地存在,態度上一直沒大改變,這不單是對早期華人,亦涉及公眾不清楚的一些疾病,例如愛滋病。故此,他期望這故事能在學校放映,引起大眾討論,這也是他一貫拍攝社會良心角度電影的原則。
在D''Arcy島上曾有九名華裔病人,困在荒島上無人照顧;有記錄指出,在一段時期有一人更單獨在荒島上十五個月,只有一艘補給船定期卸下食物。痲瘋病患者的肢體末端,包括四肢五官等,會因為病患而壞死,致失去活動能力,同時由於鼻子塌下,末期只能以口呼吸,在冬季會因吸入透骨寒風,患上肺炎而死。
白人華人待遇迥異
保羅森說:「假如他們是白人,一定可獲良好的待遇。」當年,各省的痲瘋病人都會送到紐賓士域省醫治。
那時紐省有設備齊全的療養院,有駐院醫生,病者生死皆受照顧,更有美輪美奐的墳墓,最重要是他們還是有名有姓的。
他說,在檔案室看到那批充滿震撼力的照片,回家後腦海中一片鬱結,「那時的中國人實在被苦待了」,於是他決意將資料拍成紀錄片。
在一次考查痲瘋病宿舍原址時,他遇到另一位作家,也是在寫這個故事,大家更透過考古學家的印證,發現了一百年前宿舍的原址和遺物,使紀錄片中的道具得以回復昔日面貌 。
「宿舍場景搭建後,我們進入那些房間,同感陰風陣陣,他們的靈魂好像被喚回來了。」他和任製片的女友Arlene Ami異口同聲說。
紀錄片的情節和道具皆經過細心考究,例如其中一張鐵床,從廣告中發現,是當年百貨公司的減價貨,有特別的雕花,就連火爐掩門的雕花也力求準確,模仿當年的設計。
該片在今年年初拍攝,負責演出的華裔演員,平日在電影中總是演歹角,現在演些正面的人物,感覺好得多了。他們都是移民兩、三代的華裔,故此在溝通上沒有問題。
希望影片配成華語
但保羅森特別重視片中華工的語言,因為那時來卑詩的有說廣府話的人,也有說台山話的人,故此片中除英語外,還用了上述兩種方言。他亦希望能配成華語,以便更多人,包括中國的觀眾,能看到這段鮮為人提及的悽酸往事。
該齣紀錄片除了獲多家電視台支持在五月播映外,亦會在溫哥華首映,五月一日及二日晚七時半將在百老匯東街一六六零號的Broadway Cinema(即前龍城戲院)放映,同場並有討論會。
保羅森為大家帶來一段幾被遺忘的華裔辛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