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康有為 梁啟超 躲溫島創保皇基地
  • Date: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11
  • Synopsis: 對於孫中山來說,華僑是革命之母。對於比孫中山更早希望改革中國的康有為及梁啟超,加拿大僑界更是保皇發源地。無論如何,百年來加國華人與中國歷史發展血脈相連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對於孫中山來說,華僑是革命之母。對於比孫中山更早希望改革中國的康有為及梁啟超,加拿大僑界更是保皇發源地。無論如何,百年來加國華人與中國歷史發展血脈相連,而康梁的維新運動失敗,龐大支持中國改革的僑界力量便倒向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在加國的努力經營,間接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 1898年9月,百日維新失敗,慈禧太后重新掌政,光緒皇帝遭軟禁。但光緒自己在被囚之前已經收到風聲,慈禧會痛下殺手,將戊戌變法握殺在萌芽之中,於是借故叫變法關鍵領袖康有為離開北京,康有為其後逃亡日本,但在日本待了不長時間,因為清廷施加巨大壓力之下,康有為再次踏上流亡之路,在1899年春天,流落到加拿大維多利亞,卻出乎意料的受到本地華人的熱烈歡迎。 光緒「衣帶詔」感動華社 康有為聲稱帶著光緒的「衣帶詔」,據聞上面寫著「朕維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能救中國,而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汝可與楊銳……妥速密籌,設法栩救。」 雖然這份「詔書」的真偽存在爭議,但卻打動了本地不少華僑間,不惜冒著得罪清廷的風險,出錢出力,支持康有為的「勤皇」事業。 為躲避清廷密探的追暗,一名華僑馮俊卿為康有為在維多利亞附近的一個小島上購置房屋,據悉採用中國庭園式佈置,並且取了一個十分中國化的名字:「廖天室」。 其中一個說法是「廖天室」位於溫哥華島旁邊的煤島(Coal Island),靠近溫島主要渡輪碼頭(Swartz Bay),由於小島與外界只能以船聯繫,安全度大為提升。 康有為某年中秋節在煤島上與華僑共度中秋,寫下了「回首銀河共明月,最難?島話鄉情」的詩句,感謝華僑對他的妥善照顧。 康有為寄情卑詩山水之餘,並未有遺忘國事。1899年7月,他在維多利亞成立了「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其後在10月,溫哥華與新西敏也先後成立了保皇會,於是,加拿大西部成為全世界保皇運動的發源地。 其後康有為派弟子分赴世界各地,設立了11個總會、103個分會,會員人數號稱百萬。 加拿大是保皇運動的源頭,被各地視為榜樣,不少分會也模仿溫哥華保皇會的章程結構,自發組織起來。 而當年本地華社內幾乎所有「有頭有面」的領袖們,均加入了溫哥華保皇會,當時稱為「灣高花埠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包括著名商人葉生(葉春田)、法庭傳譯員溫金有等。 維新結束 華社倒向孫中山 保皇會雖然未能成功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但學者相信,保皇會構成強大壓力,令慈禧擱置廢黜光緒、另立新君,而且也提高海外僑民革新救國的意識,為辛亥革命的成功鋪平道路。 清朝1906年憲政改革失敗,光緒也在1908年駕崩,維新運動失去動力。 此時,孫中山的革命派在華僑之間的影響力開始作跨越式上升,以至孫中山1911年再度訪問溫哥華時,所受到的歡迎不遜色於1899年抵達的康有為。 梁啟超 ▲康有為在煤島上寫的詩句。(UCLA藏) 康有為 (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