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撰述《南京大屠殺》經過搬上螢幕
  • Date: Saturday, March 3, 2007
  • Synopsis: 專訪 自薦最佳扮演人選 《張純如—希望的曙光》開拍 年底全球播映 觀眾料逾億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撰述《南京大屠殺》經過搬上螢幕 鄭蕙飾張純如為正義而戰 專訪 自薦最佳扮演人選 《張純如—希望的曙光》開拍 年底全球播映 觀眾料逾億 「張純如是戰士,筆是她的武器,她爭取的是正義。」鄭啟蕙(Olivia Cheng)說,如同張純如的雕像,張純如一生都在尋求(Asking),尋求正義、尋求公理、尋求真相。 從只在讀者文摘封面看過張純如,到成為《張純如——希望的曙光》紀錄片中,飾演張純如的女主角,鄭啟蕙感觸良多。在愛蒙頓(Edmonton)出生、長大的鄭啟蕙,第一次注意到張純如是在18歲時,當年有一期讀者文摘以張純如作為封面故事。 儘管她當時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認識這位華裔女作家,但直到8年後,鄭啟蕙參與電影《Broken Trail》演出一名被奴役的華裔女性,開始對美國華裔女性歷史感到興趣,才有機會重新翻讀張純如的著作,因與張純如同樣有新聞及華裔背景,也同樣喜愛寫作的她很快就迷上張純如這位作者。 「我為她的正直、熱情所感動。我感覺如果自己心中的熱情是一陣強風,張純如就是一股力量超強的颶風。我愈來愈想要認識張純如,但在網路上找尋她的資料時,才發現張純如已經自殺身亡。」鄭啟蕙立即對張純如流露惋惜之情。 鄭啟蕙曾鼓起勇氣聯絡張純如的丈夫道格拉斯(Brett Douglas),希望能夠從他口中知道更多張純如的故事。不過,道格拉斯對鄭啟蕙提出了一個對所有採訪者的同樣條件:是先到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裏,把張純如的檔案資料全部看過一遍,才會接受採訪。 ▲用筆記錄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生前照片。 (資料圖片) ?飾演張純如的華裔演員鄭啟蕙(左)、卑詩省史維會主席列國遠。(蘇立立攝) ?張純如雕像擺出伸手向前姿勢,彷彿在向世人尋求正義。(網路圖片) 自薦最佳扮演人選 《張純如—希望的曙光》開拍 年底全球播映 觀眾料逾億 鄭啟蕙隻身到史丹福大學,將張純如當年著書時,與南京大屠殺生還者進行訪談的錄影帶,全部看一遍。她說,「那種感覺很奇怪,你以為你已經從書本上認識了這個人,但錄影帶中,Iris是那樣瘦小、年輕;儘管她在問問題時,是那麼咄咄逼人、富有衝勁,但在某些片段中,她又像小女孩一樣,在鏡頭前顯得手足無措。」 原本想要給自己10年時間,拍一部張純如紀錄片的鄭啟蕙,沒料到正當發愁不知從那裏手時,接到了《張純如——希望的曙光》的試鏡邀約。這個意外驚喜,讓鄭啟蕙毫不考慮就向製片人自薦「我就是張純如一角的最佳人選」。 對於要演出張純如一角,親身到南京見證過往歷史的殘酷景象,鄭啟蕙坦承,連製片人都曾經詢問她,擔不擔心演出後對她心理造成的影響。「說真的,我是演員,對人性特別有感受力,不可能沒有影響。」鄭啟蕙認為這部影片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她個人,且這些影響不一定是壞事。 「相較於張純如還沒有出書前,還不會講國語,便隻身去到南京採訪那麼多的生還者、聆聽那麼多慘絕人寰的故事;我只是踏她的腳步。」為了拍片,鄭啟蕙聘教師,教她如何模仿張純如的英語口音;鄭啟蕙也學國語,希望能在中國拍片時派上用場。 《張純如—希望的曙光》開拍 年底全球播映 觀眾料逾億 為了紀念南京大屠殺七十周年,及由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所寫的英文歷史著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出版十周年,一部紀念張純如及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紀錄片於昨日開拍,預定今年底會在全球播映,估計觀眾將超過一億人。 這部影片由獨立電影公司真相紀錄製片(Real to Reel Productions Inc.)製作,由Anne Pick及Bill Spahic共同導演,阿省出生的華裔演員鄭啟蕙飾演張純如一角。 本片的拍攝獲得張純如雙親(Shau-Jin Chang & Ying Ying)及其他好友鼎力支持。 影片已於2006年12月在中國南京開拍,今年3、4月還將到中國、日本、美國和加拿大拍攝。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一書,引起西方國家對於這段歷史的認識與關注,並曾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這部電影將闡述這位年輕女作家,如何深入探索一段黑暗的人類歷史,並將它還原成文字,著成一本震撼人心的暢銷書。 影片還將活現張純如還原歷史真相的心路歷程,讓世人在認識這段史實同時,可以從這位堅毅勇敢的女性身上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