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敢將彩筆耀前期 追悼楊善深 200人哀失大師
- Date: Monday, May 31, 2004
- Synopsis: 【明報專訊】「生死亦何嘗但有芳名流百世,藝壇無先後敢將彩筆耀前期。」昨日於華埠中華文化中心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生死亦何嘗但有芳名流百世,藝壇無先後敢將彩筆耀前期。」昨日於華埠中華文化中心林思齊堂舉行的國畫大師楊善深追思會上,該對道盡楊大師在藝壇畢生異彩的高逾十多呎巨大輓聯,高掛在大堂中央,逾二百名出席追悼會的人士同悲,痛失良師;周士心教授及名畫家董培新致悼辭時老淚縱橫,場面感人。
楊善深大師追思會於下午一時半舉行,會場展出逾40件楊大師的國畫及書法遺作,出席追悼會的人士賞名畫、憶良師,倍添對大師的懷念。
追思會由岳華及黃晨任司儀,儀式開始各人先向楊大師遺像默哀,繼而宣讀饒宗頤教授在香港電傳的悼辭,辭文盡表惋惜楊大師謝世,認為是當代中國藝壇巨大損失。
其後,由追隨楊善深大師習畫達58年的女弟子閉月娟(愉堅)講述大師生平。
她表示,1946年於廣州就讀師範學校時,有幸成為其弟子,被大師視為女兒般細心照顧,不但耐心教導畫藝,亦教她處世之道,是罕有的一位良師。1992年在溫哥華與大師重聚時,驚覺大師記憶力驚人,且愛護學生之情未改,大師畢生令她留下無限追憶。
繼由周土心教授、劉成佑、黃鎮華、董培新分別致悼辭。周教授表示,楊大師較他年長10歲,兩人雖畫派有別,友情卻濃,過往經常在溫哥華共聚談論畫藝;楊大師視野廣闊,待人量度寬宏,強調習畫不可有門戶之見,但必須要把畫寫得最好。
他原本希望楊大師返溫哥華時再相聚,未料現已重聚無期,周教授致辭至此情緒激動,老淚縱橫,由董培新摻扶下台,在場人士為之動容。
董培新是楊大師入室弟子,他盛讚老師待人謙卑且記憶力驚人,雖然在畫壇地位崇高,但從無架子,學生及友好之間經常記不起對方電話號話,但只要致電老師,必能立時將電話號碼道出,而且從沒埋怨。
當他說至老師為他們留下一份愛時,眼淚奪眶而出,十分感人。
中華文化中心副主席黃鎮華盛讚楊大師創立春風畫會,留下化雨春風,吹遍中國畫壇,生機不斷湧現,生生不息。
{}
追思會上各人向楊善深大師遺像默哀。
{}
周士心教授一臉哀愁追憶楊大師,台上為董培新。
{}
悼念楊大師人士將其遺作拍照作為紀念。(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