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早出晚歸求自立 心內暖流抗風霜 83歲關婆華埠賣報賺溫情
- Date: Saturday, March 20, 2004
- Synopsis: 【明報記者鄒治國】「關婆」,一個華埠眾人熟悉的名字,代表華裔移民刻苦奮鬥??永不言休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記者鄒治國】「關婆」,一個華埠眾人熟悉的名字,代表華裔移民刻苦奮鬥??永不言休的耐勞精神。經過商舖林立的華埠其中一個角落,無論風雨飄雪或天晴曝曬的日子,20多年來都會看見這位老人家,由清晨六時至傍晚,一個人守在報攤販賣報紙,路過的街坊當她為知己,附近商舖老闆及工人視她為良友,這正就是現年83歲的關婆。
她已故的丈夫姓關,華埠的街坊多年來均稱她為關婆,根本沒多少人知道她本身是姓胡;個多星期前她因病在醫院留醫數天,不少街坊前往探望,她甫出院又跑回報攤,繼續堅守與亡夫胼手胝足創立的「事業」,每日賺取僅10多元。
關婆有一個非常孝順的兒子住在大溫以外地區,但她不願意成為兒子的負擔,堅持獨自留在華埠生活,因為華埠有她與丈夫同甘苦共的難忘片段,當年她在華埠賣報,丈夫在華埠的《大漢公報》工作,兩夫婦與華埠結下不解緣。
「我由早上6時開檔,傍晚約6時才收檔回家,每張報紙只賺取10多個仙,每日所賺足夠自己生活,不需求助政府,亦不需兒子操心,活得有尊嚴,況且華埠的街坊大部分是我的知己,不時經過檔口都帶來聲聲問候,或者送給食品,省議員關慧貞與市長經過華埠,都專程到我身邊寒暄數句,我每日所賺的人間溫情,比金錢更有意義。」關婆道出她不願離開華埠的原因。
冬天的嚴寒天氣,報攤又沒有暖氣,究竟她每日如何度過?關婆不假思索說:「我心中有暖氣,再多穿數件寒衣,再寒也可以抵禦,最怕自己心寒,就算有火爐在旁亦會覺得冷。」如此有哲理的答案,令人詫異會由她口中說出。
其實關婆的丈夫在中國大陸時是執教鞭,她自己曾經營時裝生意,又懂得設計時裝,30多年前經過香港移民溫哥華之後,一切由零開始,因為不懂英語,要由草根階層開始再奮鬥,她曾幹過粗工,又在製衣廠工作過,如今縱非富有,但仰不愧天,俯不懼地,可說安樂度晚年。
20多年的販報生涯,關婆最難忘是在6‧4民運及美國911事件,當時所有報章不到中午便全部售罄,不少友好託她找一份,她都無能為力。她認為這20多年在華埠亦非全部溫馨度過,雖然區內曾有人不希望她在此擺檔,不過她就反問:「一個83歲老婦,靠自己僅餘的殘力養活自己,錯在哪裏?」
{}
關婆風雪不改,每日在這報攤守與丈夫二人胼手胝足所創出來的「事業」。(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