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昔日刻苦耐勞夫妻檔可養活全家 Shop仔店經歷興衰 華裔多淡出經營
  • Date: Tuesday, August 12, 1997
  • Synopsis: 特稿 「Shop仔店」這個名字,許多新移民都會感到陌生,但實際他們幾乎每日都會見到。 「Shop仔店」是老一輩華僑慣用的名稱,其實即是今日慣稱的Corner Store,或是港人俗稱的士多店,又或者是便利店,在每個區都可見到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特稿 「Shop仔店」這個名字,許多新移民都會感到陌生,但實際他們幾乎每日都會見到。 「Shop仔店」是老一輩華僑慣用的名稱,其實即是今日慣稱的Corner Store,或是港人俗稱的士多店,又或者是便利店,在每個區都可見到。 不要小看那些在街角的便利店,那曾經養活不少華裔家庭,而且是華人刻苦勤奮的象徵。 但隨著時代的轉變,新一代華裔大多不肯再每周七天,每天化十多小時在那店內,更因著大型超級市場延長營業時間,打擊到Shop仔店的生意,在這十多二十年間,低陸平原地區由全盛時期的三百多間,減少至百多間,而且許多已由韓國裔移民來經營。 低陸平原獨立雜貨同業商會前主席趙彼得(見圖)表示,Shop仔店存在的歷史很久,早期華裔移民,有很多是靠Shop仔店養活一家,該等店舖更是小孩子成長的地方。 他說,歐裔人士絕大部分不肯經營該等商店,因為不但時間長,而且所賺有限,但華裔則但求有賺,不理時間,許多前輩華僑經營Shop仔店,二、三十多年從未休息一天,每天工作最少逾十四小時,他們所賺每一分錢,都是血汗的結晶。 趙彼得稱,Shop仔其實是一間「縮水」超級市場,裏面所出售貨物的品種主要方便市民日常應用,其存在目的以方便附近市民,顧客大多為街坊及熟客。 他又說,二十多年前的Shop仔店,大部分是華裔經營,有很多是前舖後居,或者是下舖上居,合一家人的力量共同經營,不但要夫妻檔,小孩子放學後亦要在店幫手,有如香港的舊式士多店。 「當時由於所有超級市場六時後便關門,那時正是Shop仔店忙碌開始,有些一直忙至晚上十時或以後,但今日此情不再。」趙彼得回憶當年Shop仔店的全盛時間帶有一點感慨。 他稱新一代的華裔青年,大多不肯再化那麼多時間在店內,而老一輩經營者亦因年邁退休,今日經營Shop仔店者大多為韓裔移民,華裔新移民反而較少。 「經營Shop仔店是微中取利,如果計算工資,肯定低於普通時薪一倍以上,而且又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因為經常有顧客偷東西,故此當生意一多,便要全家出動,有些收錢,有些看著看貨架的貨物,否則一天的營業額也不夠損失。」趙彼得道出經營的辛酸。 「而且,稅務局亦很留意Shop仔仔店,經常前往查賬,看看店主有否以店內貨品自用,就算小孩喝一瓶飲料而不打入收銀機,一經發現,亦會被懷疑瞞稅。」 趙彼得講述Shop仔店一些威水事蹟時很自豪說:「十多年前的花農合作社,因為濫收服務費用,他便聯絡所有Shop仔店的東主,一於罷買鮮花,結果兩日來花農合作社損失數萬元,第三天便取消濫收的服務費,該事件轟動整個溫哥華。」 談到Shop仔店的未來,他說:「往日的風光應該不再,但一些退休人士如果本著消磨時間,只求賺些零用錢,亦是一行可以考慮的行業,但年青力壯者,相信不會甘心以這樣工作時間只賺得一個"捱"字。」本報記者 鄒治國 類似的Shop仔店,經營者必須親力親為。(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