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本報與華僑之聲Omni電視台合辦 交通稅公投論壇擦出火花
- Date: Sunday, April 12, 2015
- Synopsis: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下午與華僑之聲及Omni電視台聯合舉辦名為「交通稅公投YES or NO論壇」,多名嘉賓參與展開激烈討論。贊成公投的講者認為,透過增加0.5%的銷售稅來支持大眾運輸發展,可讓所有人一同分擔責任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下午與華僑之聲及Omni電視台聯合舉辦名為「交通稅公投YES or NO論壇」,多名嘉賓參與展開激烈討論。贊成公投的講者認為,透過增加0.5%的銷售稅來支持大眾運輸發展,可讓所有人一同分擔責任。反對一方則認為,在現時眾多問題未有解決的情況下,必須先投反對票,待負責部門及機構解決問題後,再談是否加稅較合理。活動吸引大批市民參與,部分並踴躍發表意見及提問(見另稿)。
論壇昨於本那比麗晶廣場舉行。出席的嘉賓包括贊成徵稅的賀明禹及陳志動,以及反對徵稅的韋立峰與劉智達。另外,台下四名嘉賓參與公開討論部分,包括陳國燊及林語良、吳權益及蔡宏安。
陳志動﹕稅項運用有所根據
支持徵稅的陳志動指出,徵收的稅項並不只給運輸聯線(TransLink)運用,而是會根據市長議會所訂立的計劃分配。他又說,很多反對者都批評運聯管理不善問題多多,但銀行及信貸評級機構給予運聯AA的評級,證明運聯並不是大眾所想那麼差。
賀明禹﹕有利市民生活
贊成徵稅的賀明禹表示,很多中低收入的市民,都需要依賴公共運輸系統。她說,稅收增加0.5%,市民每天平均只需多付35仙,但卻有助改善問題,便利市民生活。
劉智達﹕現有問題先解決
大力反對徵稅的劉智達則以漏水水桶作比喻。他說:「現時的情況就像一隻已漏水的水桶,要讓水量維持,方法有兩個,一是先修補水桶缺漏的部分,再加水;另一個方法是開大水源不停注水。」
劉智達說,他本身認同交通基建需要改善,但他認為在現有問題未解決前,選民應該先投反對票,待問題解決後才再討論是否加稅。屆時哪一方提出加稅,該方就要向公眾問責。
韋立峰﹕徵稅像加服抗生素
同樣反對徵稅的韋立峰則認為,政府不能失去自我調節的能力,不能因為現在錢不夠用便加稅,並說:「就像病人發燒,不能一直加服抗生素,這樣只會令病人愈來愈虛弱。」
▲論壇中贊成徵稅的陳志動(右一)及賀明禹(右二),以及反對徵稅的韋立峰(左一)及劉智達(左二)各據一方。中間主持為華僑之聲的張翊良及Omni 的宋娜。(鄭綺霞攝)
▲反對加交通稅的韋立峰(左)及劉智達。
▲支持加交通稅的陳志動(右)及賀明禹。(鄭綺霞攝)
- 論壇嘉賓及主持合照。(鄭綺霞攝)
▲多名市民輪候發言,爭取機會表達意見。
▼部分發言及向嘉賓提問的市民。
(鄭綺霞攝)
大批市民參與論壇。(鄭綺霞攝)
嘉賓問題尖銳 運聯眾矢之的
在公開討論環節,四名嘉賓紛紛向講者提出尖銳問題。陳國燊質疑,如市民投票贊成,日後省府會否以類似的藉口,開徵教育稅、醫療稅?他說,運聯管理不善、智能卡遲遲未能上場,這些都證據確鑿,如要選民在投票時撇開運聯,是不切實際。
吳權益則問到,如反對一方勝出,運聯是否立即消失?在不加稅的情況下,大溫地區的交通系統又能否應付人口增長帶來的需要?正方說,增加銷售稅是公平做法,不會像加地稅那樣,將責任推給居民。反方指人口增加,稅收自然相應增加,過去人口增長,大溫地區都未有要求加稅來應付交通需求。
林語良提出,如何保證運聯能改善弊病?如加稅建議被公投否定,反對一方又是否有建議,如何保障日後大溫的基建足以應付?
蔡宏安質疑,評級只能反映運聯的收入與還款能力,並不能說明沒有管理問題。他又認為,在公眾疑慮沒有解除下,公投的結果無論是如何,也是個雙輸的局面,並相信加強問責性是必先處理的一環。
吳權益
陳國燊
林語良
蔡宏安
加稅改善交通 市民各抒己見
昨日的論壇吸引大批市民參與,十多人輪候爭取發言及向正反雙方提出問題。發言的市民大部分反對徵稅,但亦有人認為,溫哥華已不能再等,期望加稅能改善交通及環保問題。
市民對於開徵0.5%銷售稅持有各種意見。一名市民問到,城市規劃出現問題,除了加稅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行的方案?
有發言者指省府應該負責解決現時出現的種種問題,而不是卸責,只求加稅解決問題。
有市民提出,加稅有沒有設立期限?加稅會維持多久?如果最終公投通過加稅,市民又該如何相信幫忙把關監察的人?
有市民則不滿運聯的表現,並建議取消運聯,改由省府選出官員,負責管理。亦有一名較為激動的現場觀眾說,運聯在浪費資源,為何仍要加稅繼續縱容?他說:「如加了0.5%銷售稅後,情況沒有改善,到時候會否退稅又或者再進一步加稅?」
另外,有支持加稅、經常使用公共交通系統的年輕市民認為,低收入人士、長者及殘障人士,還有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很需要公共交通服務,希望選民能了解其他人的需要,共同分擔責任。
一名年長的觀眾則反對以徵稅來支持未來基建,並建議改為徵收豪宅稅來籌集款項解決問題。